第278章 时间流速终极控制

一位深入研究过“观察者”时间场理论、同时也精通古阵法“刹那芳华阵”的年轻科学家提出了一个大胆的猜想:“我们一直试图用‘蛮力’去扭曲时间流,就像用锤子砸钟表,想让指针走慢点,结果只会砸坏它。为什么不能像调试乐器一样,去寻找时间流本身的‘固有频率’,然后施加一个微弱的‘谐振力’,引导它自然地进行周期性的‘涨落’呢?”

这个“时间谐振”理论,与林枫之前提出的“规则共鸣”思想不谋而合。项目组立刻调整方向,不再追求强行改变时间流速,而是尝试探测和匹配局部时空的“时间谐振点”。

他们利用“观察者”理论提供的超高精度时空度量衡,结合传统阵法对天地韵律的敏锐感知,在宇宙中那些时空结构相对稳定的“平静区”,进行地毯式扫描。

过程极其枯燥且耗费时日,就在“时序之心”计划期限即将截止,众人几乎要放弃时,探测团队在一个名为“永恒寂静带”的偏远星域,发现了一个极其微弱、但稳定存在的天然时间谐振腔!这个区域的时间流速,天然地比标准宇宙时间慢了千分之一!虽然幅度极小,但其稳定性证明了“时间谐振”理论的可行性!

以此为蓝本,项目组开始尝试人工制造和放大这种谐振效应。他们设计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时空谐振发生器”,其核心不再是狂暴的能量喷射,而是极其精密的、模拟自然时空波纹的“谐振灵波”。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第一次人工谐振实验,小心翼翼地在实验舱内进行。当发生器启动,发出那种独特的、仿佛宇宙心跳般的低频波动时,监测仪器清晰地显示,实验舱内的时间流速,开始以极其缓慢但稳定的速度降低了!虽然最终只实现了万分之一的时间膨胀,且维持时间很短,但这是一个从零到一的历史性突破!

消息传出,整个联盟为之振奋!

接下来的研究进入了快车道。通过不断优化谐振波形、增强能量效率和扩大作用范围,时间膨胀的倍率和稳定性不断提升。

然而,当实验规模扩大到足以容纳一艘小型战舰时,新的问题出现了:时间场的不均匀性。战舰头部和尾部的时间流速开始出现差异,这种“时间剪切力”足以将任何坚固的物体撕裂。同时,时间场与物质、能量的相互作用也变得更加复杂,会导致不可预测的质量涨落和能量畸变。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更深入理解时间与物质的关系。这时,林枫的恢复起到了关键作用。他凭借在昏迷中触摸规则本源的特殊经历,提出了“物质波时间锚定”理论:即利用物质自身的量子波动频率,作为稳定时间场的“锚点”,通过精确调控,让时间场与物质波同步谐振,从而消除不均匀性和副作用。

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结合“观察者”知识库中的物质-时空耦合模型,新一代的“时序稳定型时间膨胀装置”被成功研发出来!

最终测试在一个封闭的星域进行。一艘经过特殊改装、船体铭刻了无数稳定阵法的“曙光级”护卫舰“追光者号”,被选为实验体。

当庞大的时间膨胀装置全力运转时,奇异的景象出现了:“追光者号”周围的星空开始变得模糊,仿佛隔着一层流动的水幕。舰体本身的时间流速被稳定地降低到了外界的十分之一!这意味着,外界过去十天,舰内只过去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