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这一核心认知,经过无数次的推演、验证和辩论,“溯源”项目最终确立了丹药品控的三大终极标准基石:
基石一:能量-规则映射谱。
不再简单描述丹药的“寒性”、“热性”,而是建立一套基于基本物理常数和灵能法则的“能量-规则映射模型”。任何丹药,其药效都被解析为对特定规则参数的“微调”或“扰动”。例如,“凝婴丹”的核心作用被定义为“短暂提升局部灵子隧穿概率,激发神识海规则谐振”,而巨岩族经脉的“矿物灵能”则被描述为“高规则惯性、低谐振灵敏度的稳定场”。两者不匹配的根源一目了然。
基石二:跨物种生物灵能兼容性指数。
建立一套涵盖已知所有智慧种族(并预留未知种族接口)的“生物灵能特征库”,包括其能量吸收模式、规则共鸣频率、代谢路径等关键参数。任何新丹药在研发阶段,就必须进行虚拟的“全种族兼容性模拟”,计算出其“兼容性指数”,明确标注适用群体和禁忌范围。
基石三:环境规则扰动容限。
定义丹药在不同规则环境(如不同时间流速、空间曲率、背景辐射强度)下的稳定性、药力释放曲线和潜在变异风险。为丹药标注其“规则稳定区间”,确保使用者清楚在何种环境下可以安全服用。
这三大基石,共同构成了“丹药品控终极标准” 的理论框架。它不再是一本厚厚的、记载具体丹药标准的“药典”,而是一个动态的、智能的、基于底层规则的评价体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随后,联盟投入巨资,升级了所有的丹药品控设施和灵网数据库。新一代的“太初·丹枢”系统,内置了这三大基石标准。
现在,一枚丹药从研发到服用,流程彻底改变:
? 研发阶段: 丹师提出构想,“太初·丹枢”会立刻模拟其规则映射谱,并比对兼容性指数,提前预警潜在风险,指导优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