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没人写的碑自己长高了

事实也很快印证了阿芽的说法。

当晚,西陵城里一位眼盲的老乐师,在街头即兴弹唱了一段新编的《辩律谣》,曲调激昂,词锋锐利,探讨新规对不同阶层的影响。

第二天一早,人们便骇然发现,律碑侧面,竟多出了一圈由草根盘绕而成的、酷似音符的奇特刻痕,其排列的韵律,与那段《辩律谣》的曲谱惊人地吻合。

它不仅记录文字,甚至连旋律也不放过!

与此同时,林玄正化身成一个普通的行脚商,混迹于市井之间,不动声色地观察着各地的反应。

在远离归墟千里的东荒,他亲眼见到一位为田地边界与邻居争执不休的农妇,在傍晚时分,将自己认为合理的条款用石子划在一块陶片上,而后虔诚地将其埋入了田埂边的林玄草丛中。

林玄在原地静静等候了三天。

第三日,当归墟主碑的最新拓文快马传来时,他清晰地看到,拓文的一角,赫然浮现了与那陶片上几乎一致的条文,只是措辞更加精炼公正。

他缓缓蹲下身,拨开脚下茂密的林玄草。

泥土之下,他能清晰地“看”到,那些原本只是零散分布的民脉铁芯,如今竟已如蛛网般蔓延开来,形成了一张覆盖了整个东荒的微型铁网雏形。

而每一个争执、每一次祈愿、每一次强烈的情绪波动,都会成为一个发光的节点,铁网会根据这些情绪的强弱,自动调整连接的路径与优先级。

他轻轻叹了口气,眼中带着一丝欣慰,也有一丝释然:“他们……已经不需要我来牵线搭桥了。这张网,已经开始自己编织自己了。”

这个发现让苏青竹等人振奋不已。

她当机立断,在归墟石台旁,用最快的速度搭建起了一座简陋却庄重的亭子,命名为“观言亭”,并宣告天下:凡有争执,凡有诉求,皆可来此亭中畅所欲言。

亭中不设判官,不置律法,只供百姓口头辩论,让律碑自行采撷公论。

小主,

观言亭设立首日,便有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者拄着拐杖,站在亭中,对着律碑怒声斥责:“荒唐!口说无凭,岂能立法?若人人都凭一张嘴,这天下岂不大乱!”

他声如洪钟,代表了旧有秩序最后的顽固。

然而,他话音未落,异变陡生!

“咔嚓!”

老者身旁的亭柱上,毫无征兆地裂开一道缝隙。

在全场上千双眼睛的注视下,那裂纹如游龙走蛇般迅速蔓延,竟硬生生拼出了一行震撼人心的小字:

“你说这话时,手攥紧了三次。”

全场死寂!

所有人的目光都下意识地投向老者的右手,只见他那只藏在袖中的手,果然死死地攥成了拳头,指节因为过度用力而一片煞白。

他自己也愣住了,脸上血色尽褪。

他可以欺骗别人,甚至欺骗自己,但他骗不过这无处不在的天地之网。

他的愤怒是真,但他对旧秩序崩塌的恐惧更真!

铁头咧开大嘴,无声地笑了:“嘿,这块碑,比你自己还要懂你。”

自此以后,再无人质疑。

观言亭前车水马龙,人们不再惧怕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反而争先恐后地前往亭中,将积压在心底的委屈、愤怒、希望与梦想,尽数倾诉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