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抬头,望向天际。
十二道银蓝光柱依旧矗立,与新生的第十三道交织成网,覆盖整个星系。但这只是起点。更多光点正在遥远星域浮现,有些微弱,有些骤亮,如同沉睡的神经末梢被逐一唤醒。每一道光,都是一个曾参与系统重置的节点,如今都在以自己的方式解读那份能量流。
有人用它修复战争创伤,有人用它重建失落语言,有人甚至将其编码为教育程序,植入孩童脑机接口。
她转身,走向崖边裂口。
通道依旧布满发光结晶,但她不再需要照明。动力甲表面的能量纹路自动激活,与体内残余频率形成闭环,支撑她平稳下行。走出洞口时,风卷起碎石,打在护甲上发出轻响。她没有停下,径直升空,沿着引力薄弱带穿越大气层,进入近轨跃迁点。
目标锁定:一颗曾接收过初始信号的行星。
坐标匹配成功。
降落过程无声,她选择了一处高地作为落点。地面覆盖着新生植被,建筑群呈环形分布,中央是一座尚未完工的学院主体。外墙融合了多重风格——人类军工的厚重装甲板、灵族晶构的透明棱柱、机械教几何嵌套的旋转符阵,三种体系彼此咬合,毫无违和。
她落在外围山脊,隐于风化石柱之间。
下方广场上,一群少年围坐圆阵,面前悬浮着全息投影装置。画面中是两支虚拟舰队即将交火,一方代表资源匮乏的殖民地,另一方是母星防御军。按照旧时代逻辑,冲突只会导向歼灭或镇压。
但此刻,一名学员伸手触碰控制台,切换模式。
投影中双方舰船停止前进,通讯频道开启。语音不通,于是系统启动共情模拟——将彼此的记忆片段压缩成光影,在空中交错播放。殖民地母亲抱着饿死的孩子跪在废墟,母星士兵在战后噩梦中惊醒尖叫。画面结束后,两支舰队缓缓后撤,开始共享导航信标与补给坐标。
艾琳静静看着。
没有人发现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