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巫蛊余波黯未央,霍光受诏启明堂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田千秋没有显赫的才能却凭一句话获得了重用,关键就在于他能精准的把握汉武帝 “悔悟太子冤案” 的心理窗口期,以委婉的方式(借 “梦中神谕”)传递出了关键信息。我们在职场中,适时、适度的有效沟通往往比单纯的能力堆砌更具影响力,需要学会观察局势、理解上位者的需求,并用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

田千秋为人敦厚有智慧,称职且超过前后丞相,表明一个人的成功不仅要有机遇,还要有品德。在能力之外,“靠谱”“忠厚” 等品质是长期立足的根本。在职场中,踏实尽责、不投机取巧的人,即使起点不高,也能通过持续积累赢得信任与认可。

在这之前,搜粟都尉桑弘羊与丞相、御史一起上奏说:轮台的东边有可以灌溉的田地达到了五千顷以上,可往那边派遣屯田卒,在哪里设置校尉三人分护,让他们多种五谷;而张掖、酒泉要派遣骑假司马为斥候,随时打探那边的情况;还要招募一些健壮敢迁徙的百姓到田所去,增加开垦灌溉的面积,在那里逐渐修筑列亭,把这些列亭向西一路连接起来,以此来威慑西域,辅助乌孙。于是,皇帝就颁布诏书,深深地陈述了过去的悔恨之情,说道:先前有关部门就奏请增加百姓的赋税,以资助稳固边疆的费用,这无疑是加重了老弱孤独之人的负担。如今,又有人请求派遣士卒前往轮台屯田。然而,轮台位于西方,距离车师有一千多里。昔日,开陵侯攻打车师时,虽然取得了胜利,还降服了车师王,但由于路途遥远且缺乏粮食供应,导致在路上死亡的人数多达数千人,更何况是更西边的地方呢!从前,朕缺乏明智,因为军候弘上书说‘匈奴将马的前后足捆绑起来放置在城下,并奔驰着宣称“秦人啊,我给你们马”’,再加上汉朝的使者长期被扣留在那边,所以朕才派遣贰师将军出征,希望借此来增加使者的威严和重要性。古代的卿、大夫在谋划事情时,都会参考蓍草和龟甲的占卜结果,如果不吉利就不会去做。以前,朕将缚马的书信展示给丞相、御史、二千石官员、诸位大夫、郎官以及文学之士等人看,甚至连郡太守、属国都尉等也都看过,他们都认为‘匈奴自己捆绑自己的马,这是非常不吉利的事情啊!还有人认为这是匈奴想要显示自己的强大,是在向我们展示他们有多余的东西,而我们却缺少这些东西。公车方士、太史、治星、望气以及太卜龟蓍等官员都认为此次出征吉利,匈奴必定会被击破,而且这样的时机千载难逢。他们还说:北伐行动将会非常顺利,在鬴山一定会取得胜利,从卦象来看,各位将领中只有贰师将军最为吉利。因此,朕亲自派遣贰师将军率领军队前往鬴山,并且诏令他们不要过于深入敌境。然而,如今的实际情况却与之前的计谋和卦兆完全相反。重合侯俘获了匈奴的侦察兵,才得知“缚马”原来是匈奴用来诅咒我军的一种手段,匈奴人常常说:汉朝虽然地域辽阔,但士兵们无法忍受饥渴,一旦失去一只狼,就会惊走千只羊。以前贰师将军战败,就会导致大量军士死伤离散,这让朕心中一直悲痛不已。现在,贰师将军又请求远赴轮台屯田,想要修筑亭隧,朕认为这样做不仅会扰乱天下百姓,也并非是真正有利于百姓的举措,所以实在不忍心听从他的建议!大鸿胪等官员又商议着想招募囚徒去送还匈奴使者,并且公开悬赏封侯以报复匈奴,这种做法是春秋五霸都不会去做的。况且,匈奴得到汉朝的降者后,常常会对他们进行严格的搜查和盘问,以获取所需要的情报,我们又怎能施行这样的计谋呢!当前最为紧要的事情,应该是严禁苛政暴行,停止擅自增加赋税,全力发展农业,恢复让百姓养马的法令,以此来弥补国家财政的不足,以确保军备不会出现匮乏的现象。各郡国的二千石官员各自上奏养马以补充边疆防御的策略,并与朝廷的计策相对照。?从此以后,朝廷不再大规模出兵,下令封田千秋为富民侯,表明朝廷要休养生息了,致力于富民养民的政策。又任命赵过为搜粟都尉,赵过这个人擅长“代田法”,他改进的耕作工具不仅简便而且灵巧,教导百姓使用的时候,能使得百姓花费更小的力气而收获更多的粮食,百姓都感到非常便利。?

汉武帝因误信 匈奴“缚马” 是吉兆的说法、大臣们的片面建议而贸然出兵,导致贰师将军战败、军士死伤惨重。所以我们不管是在国家治理、企业战略还是个人的选择上,都需要多方求证、客观分析风险,避免被表面信息或单一的意见误导,尤其要警惕 “报喜不报忧” 的信息茧房,确保决策是基于全面、真实的信息。

汉武帝在认识到轮台屯田等政策的弊端后,立即颁布了 “罪己诏” 深刻反省自己的失误,调整国策转向休养生息。这体现了纠错的勇气与智慧。现代职场或管理中,当我们发现决策失误时,应当摒弃 “面子思维”,及时止损并修正方向,而非固执己见。领导者的坦诚反思不仅能挽回损失,更能凝聚团队的信任力,推动事情的持续改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汉武帝晚年放弃劳民伤财的扩张政策,推行 “禁苛暴、止擅赋、力本农”,通过赵过推广代田法发展农业,实现富民目标。这强调了任何时代都要以 “民生为基” 的理念。而在现代社会中,不管是国家政策的制定、企业的经营战略还是个人的职业规划,都应将可持续发展与民生福祉放在首位,避免短视的功利主义,而要注重长期效益与社会整体利益的平衡。

司马光说:天下确实从不缺乏人才!汉武帝喜好开疆拓土,于是那些勇敢锐气、轻视生死的将士就充满了朝堂,让他们去开拓疆土,没有不如意的。后来他下令国家休养生息,重视农业的发展,赵过等人也开始教导百姓耕作,百姓也因此受益。同一个君主,治理国家的兴趣和喜好不同,人才的响应程度也会不同。如果汉武帝能兼具夏、商、周三王的胸怀,振兴商、周那样的治世,难道会没有像三代那样的贤臣吗???

卫律因为嫉妒李广利受到单于的宠爱,就想着怎么弄死他。恰好有一次,单于的母亲阏氏生病了,卫律就指使胡巫说:这是先单于发怒了,他说:匈奴过去祭祀时,常说要用贰师将军的人头来祭祀,现在人就在跟前,为何不用?于是匈奴就扣押了李广利。李广利大声骂道:我死后必定要灭掉匈奴!这得是多气愤呀,才能说出这话,匈奴于是就杀了李广利来祭祀。

卫律因为嫉妒李广利受宠而设计陷害,最终激化矛盾导致李广利被杀,也加剧了匈奴内部的仇恨。这告诉我们在职场或人际交往中,嫉妒之心若是不加以克制,将会扭曲我们的心智、催生我们的恶意,甚至引发不可挽回的冲突,需以他人之长为镜,努力的提升自我而非贬损他人。

卫律借胡巫假托 “先单于发怒” 的迷信说法构陷李广利,看似借刀杀人,实则暴露了以阴谋手段解决问题的短视。这告诉我们过分的依赖虚妄的手段或操控他人的弱点来达成目的,虽能一时得逞,但却违背了诚信做人的原则,真相败露时定会付出代价,正直行事才是长久之道。

李广利被扣押后怒骂 “死后灭匈奴”,虽然宣泄了自己愤怒的情绪,却也激怒了匈奴,为自己带来了杀身之祸。我们在面对危机或挑衅时,愤怒易使人丧失理性判断,激化矛盾而非解决问题。只有克制冲动、冷静应对,方能在困境中寻找转机,避免因情绪失控让自己陷入被动的局面。?

时光荏苒,很快就到了公元前88年,这年的?春季正月,汉武帝又巡幸甘泉宫,在泰畤举行了郊祀;随后又巡幸安定。?

本月,昌邑哀王刘髆去世。?

夏季六月,商丘成因犯下了诅咒之罪而自杀。?

遥想当年,侍中仆射马何罗与江充的关系十分密切,后来卫太子起兵,马何罗的弟弟马通因作战有功被封为重合侯。在后来汉武帝诛灭江充的宗族和党羽时,马何罗兄弟害怕被牵连,于是就密谋造反。他们的异常举动被侍中驸马都尉金日磾给察觉到了,心中就怀疑他俩没安好心,就暗中观察他们的一举一动,时常与他们一起出入宫门。马何罗也察觉到了金日磾的怀疑,因此迟迟不敢行动。当时汉武帝巡幸林光宫,金日磾也因小病在房中休息,马何罗他们就觉得机会来了,随后就让马通及小弟马安成假传圣旨,在夜间出宫,先杀死了使者,随后发兵造反。到了第二天早上,汉武帝还没起床呢,马何罗就突然从外面闯入。此时的金日磾刚上完厕所,心中就警觉起来,赶忙从厕所返回,坐在内室门口。片刻后,马何罗在袖中藏着白刃从东厢房进来,在见到金日磾的一瞬间,脸色大变;急忙就朝着汉武帝的卧室跑去,却不小心碰到了宝瑟,整个人直接就摔倒在了地上。金日磾就趁机上前紧紧的抱住马何罗,并大声喊道:来人啦,马何罗造反了!汉武帝瞬间就被惊醒了,左右侍卫拔刀就想要格杀马何罗,但汉武帝担心误伤金日磾,就下令侍卫们不要动手。随后金日磾抱起马何罗,一下就把他摔到了殿下,最终将其擒获。经过一番严刑拷打,马何罗就招了,随后按照名单将叛乱的人一一伏法。

金日磾通过马何罗兄弟的 “异常举动” 察觉了他们的阴谋,持续观察其出入行踪,最终在关键时刻阻止叛乱。我们在职场或生活中,也需要对事情的细微变化保持敏感(如同事的异常行为、项目数据波动等),避免因疏忽大意让隐患演变为危机。汉武帝在侍卫想要格杀马何罗时,因担忧误伤金日磾而制止,体现出了一个领导者在危急时刻的冷静判断。而面对突发事件,情绪化的决策(如盲目行动、草率下结论)很容易引发次生风险,需优先确保核心目标(如人员安全等)。

秋季七月,发生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