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昭帝幼冲承祚稳,权臣角力暗潮生

我们要明白一个道理:战争与内乱是导致国家衰败的源头,汉武帝对匈奴的长期征伐使其民生凋敝,而匈奴内部的权力争夺、阴谋政变不断,贵族间相互猜忌、背叛,最终导致匈奴王庭分崩离析,这警示我们内耗与战争会加速国家或势力的衰落。

治国理政需遵循公义与诚信,匈奴单于违背临终遗言,卫律等人密谋篡改遗命,引发内部矛盾;右谷蠡王颠倒黑白,失去民心,可见不讲诚信、违背正义,会破坏内部的团结,失去民众的支持,最终难以维持稳定的发展。?

想当初,霍光与上官桀关系那是非常的亲密友好。霍光每次休假外出时,上官桀就代替霍光处理朝政事务。除此之外呢,霍光还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上官桀的儿子上官安为妻,两人生下一个女儿,此时已经五岁了。这上官安呢,就想通过霍光的关系将这个女儿送入宫中,但霍光认为她年纪太小,就没有同意。这时的盖长公主与她的门客河间人丁外人私通,而上官安向来与丁外人的关系很好,于是就劝丁外人说:我的女儿容貌端正,如果能得到长公主的帮助,入宫成为皇后,我们父子在朝中为官就有依靠了,此事能否成功就全在您了。而按照汉朝的惯例,通常以列侯的身份娶公主为妻的,您还愁不能封侯吗?丁外人听了很高兴,回去就将此事告诉了长公主。长公主听完觉得他说的非常有理,于是就下诏召上官安的女儿入宫为婕妤,并任命上官安为骑都尉。?

从历史故事中要明白利益的交换容易兹生祸端,上官安为了自己的私利借丁外人打通与盖长公主的关系,将女儿送入宫中,这种以权谋私的行为打破了原有的平衡规则,看似谋得一时好处,实则埋下了权力争斗的隐患,这警示人们不可为利益违背原则,破坏规则。

公元前83年,春季三月,朝廷下诏册立上官氏为皇后,并大赦天下。?

此时西南夷的姑缯、叶榆再次背叛了朝廷,朝廷就派水衡都尉吕辟胡率领益州的军队前去讨伐。但是吕辟胡却按兵不动,导致蛮夷杀死了益州太守,并乘胜与吕辟胡交战,此战,汉军战死以及淹死的士兵达到了四千多人。到了冬季,朝廷又派大鸿胪田广明率军前去讨伐叛军。?

就在朝廷派出军队讨伐叛军的时候,廷尉李种却因故意纵容犯有死罪的罪犯被处死。?

就在这一年,上官安被朝廷任命为车骑将军。??

到了公元前82年,春季正月,朝廷就下令追尊皇上的外祖父赵父为顺成侯。同时给顺成侯的姐姐赵君姁赐予了二百万钱、奴婢和宅第以用来充实她的家产,赵家的兄弟们也按亲疏关系分别受到了赏赐,但没有人在朝中任职。?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这时,有一名男子乘坐着黄牛车来到了皇宫北门,称自己是卫太子。公车官就将此事上报给朝廷,皇上在收到消息后,就下诏让公卿、将军、中二千石等高官一同前去辨认。此时的长安城中前来围观的官吏和百姓有数万人,右将军则率兵在宫门外戒备以防发生不测之事,而丞相、御史、中二千石等高官到场后没一人敢率先说话。就这样一直等到京兆尹隽不疑到来后,他立即就命令随从官吏将这个人逮捕。这时有人说:此人身份尚未确定,还是不要轻举妄动的好。隽不疑说:各位何必担心他是不是卫太子!从前蒯聩违背父命出逃,他的儿子蒯辄拒绝接纳他,《春秋》对此表示肯定。卫太子得罪了先帝,逃亡后没有立即自尽,如今又来自首,这就是个罪人呐!于是就将这个人押送到了诏狱。皇上和大将军霍光听说这个消息后,都称赞隽不疑说:朝中的公卿大臣应当任用那些通晓经术、明白大义的人。从此之后,隽不疑在朝廷中名声大振,朝中的官员都自认为不如他。而廷尉经过审讯,也确实查明这人就是个骗子,原本是夏阳人,姓成,名方遂,一直住在湖县,以占卜为生。原来曾有一位卫太子的舍人找他占卜,并对他说:你的相貌很像卫太子。成方遂便心生贪念,希望借此获得富贵。最终,他因诬罔不道之罪被腰斩。

成方遂的故事告诉我们贪婪之心不可有,否则必将为自己带来恶果。成方遂因他人一句相貌相似之言便妄图假冒卫太子谋富贵,最终落得腰斩下场,警示人们不可因贪婪而丧失理智,铤而走险,否则必将自食恶果,自毁前程。?

本年六月,朝廷下令封上官安为桑乐侯。上官安也越发变得骄奢淫逸起来,他在宫中接受赏赐时,还不忘对宾客说:与我女婿一起饮酒,真是人生一大乐事啊!看到他穿的的服饰,我都想回家烧掉自己的衣服了!与之相反的是,他的儿子病死后,他竟然仰天咒骂,他的顽劣悖逆到了如此地步。

德不配位必有灾殃,上官安获封桑乐侯后愈发骄奢淫逸,行为顽劣悖逆,只知炫耀享受,毫无德行操守,这种德与位的不匹配,终究难以长久,警示人们若无相应品德支撑地位,终会招致祸患?。

树立正确价值观很重要,上官安以奢靡为乐,在儿子病死后还仰天咒骂,价值观扭曲,缺乏基本的情感与道德认知,反映出一个人若价值观错误,即便身处高位也会陷入堕落,提醒人们要树立正确价值观,方能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