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光武定蜀收陇右,汉廷息戈劝农桑

刘秀又下令让窦融带着河西五郡的太守来洛阳朝见。窦融他们接到命令就出发了,一路上跟着他们的官员、宾客,车马有一千多辆,马牛羊漫山遍野。等到了洛阳,窦融就主动跑到城门口,把自己的印信绶带交了上去。结果刘秀派人把侯爵印信绶带还给了他,还专门接见了窦融,给他的赏赐和恩宠直接轰动了整个洛阳城。没过多久,刘秀就任命窦融当冀州牧,还让梁统当太中大夫,姑臧县县长孔奋当武都郡丞。姑臧县在河西地区特别富裕,当时全国还没有完全安定下来,很多当官的都品行不端,在县长任上没几个月就能捞一大笔钱。可孔奋在姑臧当了四年县长,一直清正廉洁,反倒被其他人嘲笑,说他守着这么个“油水地”却不会给自己捞好处。等他跟着窦融到了洛阳,就看到其他郡守、县令拉着一车车的财物,到处都是,只有孔奋除了一辆车,啥财产都没有。刘秀知道后,反而特别赞赏他。刘秀还任命睢阳县令任延当武威太守,在召见他的时候,特意叮嘱说:“你要跟上级处理好关系,别把名声搞坏了。”任延却回答说:“陛下,臣听说忠诚的臣子不会跟人搞一团和气,跟人一团和气的臣子不一定忠诚。坚持正道、秉公执法,才是臣子该有的操守。要是下级都对上级唯唯诺诺,那可不是陛下的福气。陛下说要好好侍奉长官,我实在不敢听从。”刘秀听了,就感叹道:“你说得对!”

公元37年的春季,正月初一,大司徒侯霸去世了。

到了月底,刘秀就下诏说:“以后各郡和封国别再给自己进贡山珍海味了,太官也不许收。但远方进贡用来祭祀宗庙的食物,还按老规矩办。那会儿有人给刘秀进献能日行千里的好马,还有价值百两黄金的宝剑,刘秀转手就把宝剑赏给了骑士,还让好马去拉皇家的鼓车。刘秀平时不喜欢听音乐,也不爱摆弄珍珠宝玉。有一回他出去打猎,到了夜里才回来,上东门的守卫郅恽愣是不开城门。刘秀就让人从门缝里跟郅恽打招呼,郅恽说:“这黑灯瞎火的,我看不清是不是皇上您。”死活就是不给开门。刘秀没办法,就只好绕路从东中门进城。到了第二天,郅恽就上书批评刘秀说:“以前周文王都不敢沉迷打猎,一门心思为百姓办事。现在陛下却跑到山林里打猎,还日夜不归,这对国家社稷有啥好处?”刘秀看了奏章,就赏了郅恽一百匹布,还把给自己开东中门的守卫贬去当参封县尉了。

二月,刘秀就派捕虏将军马武带兵驻扎在滹沱河,防止匈奴来犯。卢芳带兵去攻打云中,结果打了好久都没打下来。他手下的将领随昱留守九原,就想逼卢芳投降刘秀。卢芳知道后,就带着十几个骑兵逃到匈奴那边去了,他剩下的部下都归顺了随昱,随昱也顺势跑到刘秀这儿投降了。刘秀看到他这么为大局着想,就封他当了五原太守,还给了他镌胡侯的爵位。

这时,朱祜就跟刘秀说:“古时候,臣子受封,没有封王爵的。”丙辰这天,刘秀就下诏书,把长沙王刘兴、真定王刘得、河间王刘邵、中山王刘茂都降成侯。丁巳日这天,又把赵王刘良封为了赵公,太原王刘章封为了齐公,鲁王刘兴封为了鲁公。在当时,皇室宗亲里被封的侯,以及那些封国断绝的,加起来有137人。富平侯张纯是张安世的四世孙,王莽那会儿,因为为人谨慎、恪守规矩,所以才保住了封号;刘秀刚称帝的时候,他第一个来投奔,所以也被封了侯。后来就有官员上奏说:“不是皇室宗亲的列侯,不该再有封国。”可刘秀说:“张纯在宫里守卫了十多年,不能废了他的封号!”于是就把他改封为武始侯,封地只有原来富平的一半。到了庚午日,刘秀又封绍嘉公孔安为宋公,承休公姬常为卫公。

本年三月,刘秀任命沛郡太守韩歆当大司徒。过了几天,之前代理大司空的马成,又重新当回了扬武将军。

吴汉平定蜀地后就班师回朝了,等他走到宛城的时候,刘秀就让他先回家祭祖,还赏了他两万斛谷物。到了四月,吴汉终于是回到了京城。随后,刘秀就大摆宴席犒劳将士,还给365位功臣增加封地或者改封,外戚和靠皇恩受封的有45人。最后,刘秀定下来,封邓禹为高密侯,封地有四个县;李通为固始侯,贾复为胶东侯,封地有六个县;其他人也都按功劳大小给了不同的封赏。已经去世的功臣,就给他们的子孙增加封地,或者改封旁系亲属。刘秀因为在军队里待了太久,早就腻了打仗,他也知道天下百姓都累得不行了,就盼着能过安稳的日子。所以,自从陇、蜀两地平定以后,要不是出了紧急情况,他都不提打仗的事儿。有一次,皇太子就问他打仗的事儿,刘秀说:“以前卫灵公问孔子打仗的事,孔子都不回答。所以这不是你该操心的事。”邓禹和贾复也看出刘秀不想再打仗,就打算发展文化,也不想让功臣们在京城里手握重兵,于是就交出了兵权,专心去研究儒学。刘秀也琢磨着,得保住功臣们的爵位和封地,别让他们因为当官犯错误,就把左、右将军的官职给废除了。耿弇等人也主动上交了大将军、将军的印绶,最后都以列侯的身份回家了,刘秀又给他们加封特进的荣誉头衔,让他们可以参加朝会。邓禹这人品性纯良,有十三个儿子,他让每个儿子学一门手艺,还把家里管得井井有条,教育子孙也很有一套,全家就靠着封邑过日子,也不搞其他产业。贾复性格刚正,非常看重气节,回家后就闭门不出,低调做人。朱祜等人推荐贾复当宰相,可这时的刘秀已经国家大事交给了三公处理,所以功臣们都没再被重用。在当时,只有邓禹、李通、贾复这三位侯爵能跟公卿一起商量国事,深受刘秀的厚待。刘秀虽然约束功臣,但对他们的小过错经常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各地进贡的好东西,刘秀都先分给诸侯,太官那儿反而没剩多少,所以功臣们都能安享荣华富贵,没人被诛杀或斥责。

小主,

益州把公孙述留下的盲人乐师、祭祀用的乐器、装饰华丽的车子都送到了京师,皇家的礼乐仪式用品这下才算齐全。现在仗不打了,国家要处理的事儿也少了,公文往来和征调劳役能省就省,比以前减少了十分之九。

接下来,刘秀就任命冀州牧窦融做大司空。窦融觉得自己不像那些很早就追随刘秀打天下的老臣,现在突然进入朝廷,官职还在众多功臣之上,心里就很不踏实。所以每次被刘秀召见时,他的态度都特别恭敬,说话也小心翼翼的,生怕有一点不妥之处,而刘秀反而因此对他越发亲近优待。

窦融这人做事一贯小心谨慎,长时间处于高位,心里总是七上八下的。他好几次向刘秀提出辞去官职爵位,还上奏章说:“我窦融有个儿子,我每天都督促他学习儒家经典,从不让他去研究天文知识,也不让他读那些谶纬预言的书。我就盼着他能老老实实、规规矩矩的,本本分分走正道,压根不指望他有啥特别出众的才能,更没想过让他继承我的封地,享受诸侯王那样的待遇。”之后,窦融还想找机会单独面见刘秀,当面再提辞职的事儿,可刘秀一直没答应。

有一次朝会结束,别人都走了,窦融却留在原地磨磨蹭蹭的不想走。刘秀一看就明白他还是想辞职,这次没等他开口,刘秀就示意身边的侍从把他“请”出去了。过了几天,两人再次见面,刘秀直接就对窦融说:“前几天我就知道你想辞官、还封地,所以故意让你趁着天热好好休息休息。今天咱们见面,就聊点别的,辞职这事儿以后你就别提了。”窦融听刘秀都把话说到这份上了,也就不敢再提辞职的事儿了。

公元38年的夏季,邛谷王任贵派遣使者呈上三年的计簿,随即他就被任命为越巂太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