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前秦王苻坚听说太宰慕容恪去世,暗中有夺取前燕的想法,但忌惮慕容垂的威名,不敢行动。等到听说慕容垂前来投奔,苻坚非常高兴,亲自到郊外迎接,握着慕容垂的手说:“上天降下贤才豪杰,必定会让他们共同成就大功,这是自然的道理。我一定要与您共同平定天下,到泰山举行封禅大典,然后送您返回故乡,世代封在幽州,让您离开故国却不失为子的孝道,归顺我也不失为臣的忠诚,不也是很好吗!”慕容垂推辞说:“我是漂泊在外的臣子,能免于罪责就很幸运了。回到故乡享受荣华富贵,不是我敢奢望的!苻坚又喜爱慕容垂的世子慕容令以及慕容楷的才能,对他们都给予优厚礼遇,赏赐的财物数以万计,每次他们进见,苻坚都注视着他们。关中的官民一直听闻慕容垂父子的名声,都对他们十分向往仰慕。王猛对苻坚进言说:“慕容垂父子就像龙虎一样,不是可以驯服的动物,倘若给他们机会凭借风云之势发展,将来一定会无法控制,不如趁早除掉他们。”苻坚说:“我正要招揽天下英雄来平定四海,怎么能杀他们呢!况且他们刚归附时,我已经诚心接纳了他们。普通百姓尚且不会违背承诺,何况我是大国君主呢!”于是任命慕容垂为冠军将军,封宾徒侯,任命慕容楷为积弩将军。
前燕魏尹范阳王慕容德一向与慕容垂交好,还有车骑从事中郎高泰等人,都因受慕容垂牵连被罢免官职。尚书右丞申绍对太傅慕容评说:“如今吴王慕容垂出逃,外面议论纷纷,应当征召吴王僚属中贤能的人,给予他们显要的职位,这样大致可以消除外界的非议。”慕容评问:“谁合适呢?”申绍说:“高泰是他们中的领袖人物。”于是任命高泰为尚书郎。高泰是高瞻的侄子,申绍是申胤的兄长。
前秦留住梁琛一个多月,才放他返回前燕。梁琛日夜兼程赶路,等到达邺城时,吴王慕容垂已经投奔前秦了。梁琛对太傅慕容评说:“秦国人每天都在操练军队,在陕东囤积了大量粮食。依我看来,两国的和好一定不会长久。现在吴王又去归附他们,秦国必定有图谋燕国的打算,应当趁早做好防备。”慕容评说:“秦国怎么会接纳叛臣而破坏两国的和好呢!”梁琛说:“现在燕、秦两国分别占据中原,一直都有互相吞并的野心。桓温入侵时,秦国出兵救援,是出于计谋,并非爱护燕国。如果燕国出现破绽,秦国难道会忘记它原本的志向吗!”慕容评问:“秦国君主是怎样的人?”梁琛说:“英明且善于决断。”又问王猛怎么样,梁琛说:“名不虚传。”慕容评对梁琛的话都不以为然。梁琛又把这些情况告诉前燕君主慕容暐,慕容暐也不重视。梁琛再告诉皇甫真,皇甫真深感忧虑,上奏说:“苻坚虽然不断派使者前来通好,但实际上有图谋我国的野心,并非真心仰慕道德仁义,也不会牢记两国长期的盟约。之前秦国出兵洛川,加上使者频繁往来,我国的地形险要与平坦、兵力虚实,他们都已经了解得一清二楚。现在吴王慕容垂又去归附秦国,成为他们的谋士;春秋时期伍员辅佐吴国攻打楚国的祸患,不能不防备。洛阳、太原、壶关这些地方,都应当挑选将领、增加兵力,以防患于未然。”慕容暐召来太傅慕容评商议此事,慕容评说:“秦国国力弱小,还要依靠我国作为援助;况且苻坚还算讲究道义,终究不会采纳叛臣的建议,断绝两国的友好关系。不应该轻易惊扰自己,引发敌人的侵犯之心。”最终没有做任何防备。
前秦派黄门郎石越出使前燕,太傅慕容评向他展示自己的奢华生活,想借此夸耀前燕的富庶强盛。高泰和太傅参军河间人刘靖对慕容评说:“石越说话浮夸,目光长远,他不是来寻求和好的,而是来观察我国破绽的。应当向他展示军队的威力,挫败他的图谋。现在却向他炫耀奢华,反而会让他更加轻视我国。”慕容评没有听从。高泰于是以生病为由辞官回乡。
当时,前燕太后可足浑氏干预朝政,太傅慕容评贪婪无度,贿赂公行,官员选拔不看才能,朝野上下怨声载道。尚书左丞申绍上奏,认为:“地方长官是实现国家治理的根本。如今的地方长官,大多不称职,有的是从军队中提拔的武夫,有的是出身贵族、养尊处优的皇亲国戚,他们既不是从乡邻中选拔的贤才,也没有担任过朝廷官职的经验。加上官员的升降没有固定制度,贪婪懒惰的人没有被惩罚的恐惧,清廉贤明的人没有被表彰奖赏的激励。因此百姓生活困苦,盗贼横行,朝廷纲纪混乱,没有人能加以整顿。此外,官员数量过多,超过前代,公私事务繁杂,让人不堪烦扰。大燕的户口数量,是秦、晋两国的总和,军队的勇猛,天下没有哪个国家能比得上;但近来作战却屡次失败,都是因为地方长官征收赋税不均,对百姓盘剥无度,无论是出征的士兵还是留居的百姓都处境窘迫,没人愿意为国家拼死效力的缘故。后宫宫女有四千多人,仆役侍从还不算在内,每天的花费,价值万金。官员百姓受这种风气影响,争相追求奢华。秦、晋两国虽然僭越称帝、偏安一方,却还能整顿治理自己的领地,有吞并他国的野心,而我国上下却因循守旧,日益混乱。我国治理不善,正是他们所希望的。我认为应当精心挑选地方长官,合并官职、裁减冗员,安抚体恤士兵家属,让官府和百姓都能安居乐业,节制抑制奢靡之风,节约开支,奖赏必须与功劳相称,惩罚必须与罪过相符。这样一来,桓温、王猛的首级都能被斩下,秦、晋两国也能被攻取,岂止是保全国土、安抚百姓而已!另外,索头人什翼犍年老多病、神志昏乱,虽然没有按时朝贡,但已不能构成祸患;却还要调遣军队长途戍守,有害无利。不如把戍守的军队调到并州,控制西河地区,在南面加固壶关的防御,在北面重视晋阳的守卫,西边的敌人来进攻就抵御防守,敌人撤退就截断他们的后路,这比戍守孤立的城池、守卫无用的地方要好得多。”奏疏呈上后,慕容暐没有理会。
小主,
辛丑日,东晋丞相司马昱与大司马桓温在涂中会面,商议后续的行动;任命桓温的世子桓熙为豫州刺史,授予符节。
起初,前燕人许诺割让虎牢以西的土地贿赂前秦。晋军撤退后,前燕人反悔,对秦国人说:“之前使者的话有误。拥有国家的人,互相分担灾祸、救助危难,是常理如此。”前秦王苻坚大怒,派辅国将军王猛、建威将军梁成、洛州刺史邓羌率领三万步兵、骑兵讨伐前燕。十二月,秦军进军攻打洛阳。
大司马桓温征调徐州、兖州的百姓修筑广陵城,随后把自己的镇守之地迁到那里。当时徭役频繁,再加上瘟疫流行,百姓死亡的人数达到十分之四五,百姓怨声载道。秘书监太原人孙盛撰写《晋春秋》,如实记载当时的史实;大司马桓温看到后,十分愤怒,对孙盛的儿子说:“枋头之战确实是失利了,但也不至于像你父亲写的那样!如果这部史书流传开来,自然会关系到你家的存亡!”孙盛的儿子急忙叩拜道歉,请求修改史书。当时孙盛已经年老退休在家,性格方正严肃,有规矩法度,子孙即使头发花白,他对待他们也更加严厉。到这时,儿子们一起哭着磕头,请求他为全家百口人的性命着想。孙盛非常愤怒,没有答应,但儿子们还是私下修改了史书内容。孙盛此前已经抄写了另一本副本,流传到了国外。等到晋孝武帝征集寻访珍奇书籍时,从辽东人那里得到了这个副本,与当时流传的版本不同,于是两种版本都得以保存。
公元370年
春季正月己亥日,袁真因梁国内史沛郡人朱宪及其弟弟汝南内史朱斌暗中与大司马桓温勾结,将二人诛杀。
前秦王猛给前燕荆州刺史武威王慕容筑写信说:“我国如今已封锁成皋的险要关口,阻断盟津的通道,君王亲率百万精锐大军,将从轵关攻取邺城;而你所镇守的金墉城孤立无援,城下的秦军兵力,你亲眼所见,难道仅凭三百名疲惫的士兵就能抵挡吗!”慕容筑心生畏惧,献出洛阳投降,王猛部署军队接收了洛阳。前燕卫大将军乐安王慕容臧在新乐筑城,在石门击败秦军,擒获秦将杨猛。
王猛从长安出发前,请求让慕容令参与自己的军事行动,让他担任向导。临行前,王猛到慕容垂家中饮酒,从容地对慕容垂说:“如今即将远别,您用什么东西赠给我,让我日后见物思人呢?”慕容垂解下佩刀送给了他。王猛抵达洛阳后,贿赂慕容垂的亲信金熙,让他假扮成慕容垂的使者,对慕容令说:“我们父子来秦国,是为了逃避死亡。如今王猛痛恨我们如同仇敌,诋毁我们的话日益加深;秦王虽然表面上对我们友善,内心却难以揣测。大丈夫逃避死亡最终却仍不能幸免,将会被天下人耻笑。我听说燕国近来才开始醒悟,君主和太后互相指责过错。我现在准备返回燕国,所以派人告知你;我已经出发了,你也赶紧动身吧。”慕容令对此产生怀疑,犹豫不决了一整天,又无法核实消息真假。于是他带领自己过去的部下,谎称外出打猎,趁机逃往石门,投奔乐安王慕容臧。王猛上奏表揭发慕容令叛变的情况,慕容垂十分恐惧,便出逃离开,到达蓝田时,被追赶的骑兵抓获。前秦王苻坚在东堂召见慕容垂,安慰他说:“你因家族内部不和,前来投奔我。你贤能的儿子心系故土,仍有归乡之情,这也是人之常情,不必过分责怪他。不过燕国即将灭亡,不是慕容令能挽救的,可惜他白白送入虎口罢了。况且父子兄弟之间,罪责互不牵连,你为何如此恐惧,以至于狼狈到这种地步呢!”苻坚依然像过去一样对待慕容垂。前燕人因慕容令叛变后又返回,且他的父亲受到秦国厚待,怀疑慕容令是秦国派来的间谍,将他流放到沙城——沙城位于龙城东北六百里处。
对此,司马光说:过去周朝得到微子而推翻商朝,秦国得到由余而称霸西戎,吴国得到伍员而打败强大的楚国,汉朝得到陈平而诛杀项羽,魏国得到许攸而攻破袁绍。那些敌国的贤能大臣,前来为自己效力,是夺取天下的宝贵资源。王猛明知慕容垂的心思长期难以信任,却偏偏不考虑燕国尚未灭亡,慕容垂因才能出众、功劳卓着,无罪却遭猜忌,走投无路才归顺秦国,此时并无异心,却急于因猜忌而杀他,这是帮助燕国做不义之事,并且堵塞了其他贤才前来投奔的门路,怎么能这样做呢!所以前秦王苻坚用礼遇收服燕国民心,用亲近来了解燕国国情,用恩宠来瓦解燕国部众,用信任来结交燕国人心,这些做法都不过分。王猛为何如此急切地想要杀掉慕容垂,甚至做出市井小人般的欺诈行为,就像嫉妒慕容垂受宠而进谗言的人一样,这难道是品德高尚的君子该做的事吗!
乐安王慕容臧进军驻守荥阳,王猛派建威将军梁成、洛州刺史邓羌击退了他;留下邓羌镇守金墉城,任命辅国司马桓寅为弘农太守,接替邓羌戍守陕城,自己则率军返回。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前秦王苻坚任命王猛为司徒、录尚书事,封他为平阳郡侯。王猛坚决推辞说:“如今燕国、吴国尚未平定,战事正紧,刚刚攻下一座城池,就接受司徒、录尚书事、郡侯这三项重要的赏赐,如果将来攻克秦、吴两国,又该用什么赏赐我呢!”苻坚说:“如果不暂时抑制我的心意,怎么能彰显你谦逊的美德呢!我已诏令有关部门暂时同意你的推辞;但封爵是为了奖赏你的功劳,你就勉强听从我的命令吧!”
二月癸酉日,袁真去世。陈郡太守朱辅拥立袁真的儿子袁瑾为建威将军、豫州刺史,据守寿春,派自己的儿子朱乾之和司马爨亮前往邺城请求前燕任命。前燕任命袁瑾为扬州刺史,朱辅为荆州刺史。
三月,前秦王苻坚任命吏部尚书权翼为尚书右仆射。夏季四月,苻坚再次任命王猛为司徒、录尚书事;王猛坚决推辞,苻坚才作罢。前燕和前秦都派兵援助袁瑾,大司马桓温派督护竺瑶等人抵御。前燕军队先到达,竺瑶等人与燕军在武丘交战,击败燕军。南顿太守桓石虔攻克寿春南城。桓石虔是桓温弟弟的儿子。
前秦王苻坚又派王猛统领镇南将军杨安等十位将领,率领六万步兵、骑兵讨伐前燕。
慕容令预料自己最终难免一死,便暗中谋划起兵反叛。沙城中有几千名被贬谪戍守的士兵,慕容令都对他们给予优厚待遇,加以安抚。五月庚午日,慕容令杀死牙门孟妫。沙城主管官吏涉圭心生恐惧,请求为慕容令效力。慕容令信任他,把他安排在自己身边。随后慕容令率领被贬谪的戍兵向东袭击威德城,杀死守城的城郎慕容仓,占据城池部署兵力,派人招抚东西各方的戍守部队,各部纷纷响应。镇东将军勃海王慕容亮镇守龙城,慕容令准备袭击龙城;他的弟弟慕容麟把消息告诉了慕容亮,慕容亮关闭城门坚守。癸酉日,涉圭趁侍奉慕容令的机会突然袭击他,慕容令独自骑马逃走,他的党羽全部溃散。涉圭追击慕容令到薛黎泽,将他擒获并杀死,然后前往龙城向慕容亮禀报。慕容亮为慕容令杀了涉圭,收殓慕容令的尸体安葬。
六月乙卯日,前秦王苻坚在灞上为王猛送行,说:“如今把平定关东的重任托付给你,你应当先攻破壶关,平定上党,长驱直入攻取邺城,这就是所谓的‘迅雷不及掩耳’。我会亲自率领大军,紧随你日夜兼程进发,船只、车辆、粮草运输,水陆两路同时推进,你不必担心后方补给。”王猛说:“我依仗陛下的声威,遵行陛下既定的策略,扫平残存的燕国势力,就像风吹落叶一样容易,希望陛下不必亲自出征,承受行军的辛劳,只愿陛下尽快诏令有关部门安排好安置鲜卑人的地方。”苻坚非常高兴。
秋季七月癸酉朔日,发生日食。
前秦王猛攻打壶关,杨安攻打晋阳。八月,前燕君主慕容暐命令太傅上庸王慕容评率领全国精锐士兵三十万抵御秦军。慕容暐因秦军入侵而担忧,召见散骑侍郎李凤、黄门侍郎梁琛、中书侍郎乐嵩问道:“秦军兵力多少?现在我国大军已经出征,秦军敢交战吗?”李凤说:“秦国国小力弱,不是我国军队的对手;王猛(字景略)只是个平庸之人,又比不上太傅您,不必担忧。”梁琛、乐嵩说:“胜败取决于谋略,不在于兵力多少。秦军远道而来侵犯我国,怎么会不敢交战呢!况且我们应当用谋略谋求胜利,怎么能期望秦军不战而退呢!”慕容暐听后很不高兴。王猛攻克壶关,擒获前燕上党太守南安王慕容越,所经过的郡县,都闻风投降归附,前燕人十分震惊。
黄门侍郎封孚问司徒长史申胤:“局势将会如何发展?”申胤叹息说:“邺城必定会失守,我们这些人如今将要成为秦国的俘虏了。不过春秋时期越国岁星运行到其分野,本应得福,吴国却去讨伐它,最终反而遭受祸患。如今福气仍在燕国,秦国即使暂时取胜,燕国重新建立,也不会超过十二年。”
大司马桓温从广陵率领两万部众讨伐袁瑾;任命襄城太守刘波为淮南内史,率领五千人镇守石头城。刘波是刘隗的孙子。癸丑日,桓温在寿春击败袁瑾,随后包围寿春。前燕左卫将军孟高率领骑兵救援袁瑾,到达淮北,还未渡过淮河,恰逢秦国讨伐燕国,前燕召回孟高。
广汉郡的妖贼李弘,谎称自己是汉朝归义侯李势的儿子,聚集一万多人,自称圣王,年号定为凤凰。陇西人李高,谎称自己是成汉君主李雄的儿子,攻破涪城,赶走梁州刺史杨亮。九月,益州刺史周楚派儿子周琼讨伐李高,又派周琼的儿子梓潼太守周飏讨伐李弘,将二人都平定了。
前秦杨安攻打晋阳,晋阳兵力充足、粮草丰富,久攻不下。王猛留下屯骑校尉苟长戍守壶关,亲自领兵协助杨安攻打晋阳。秦军挖掘地道,派虎牙将军张蚝率领几百名勇士潜入城中,大声呼喊着冲破城门,迎接秦军入城。辛巳日,王猛、杨安进入晋阳,擒获前燕并州刺史东海王慕容庄。太傅慕容评畏惧王猛,不敢进军,驻守在潞川。冬季十月辛亥日,王猛留下将军武都人毛当戍守晋阳,率军进驻潞川,与慕容评对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