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宝说:“慕容会谋反的念头已经形成,你们心存仁慈宽恕,不忍心早点动手,恐怕他一旦发动叛乱,必定会先杀害各位叔父,之后再对付我,到那时你们可不要后悔,不要责怪自己啊!”慕容会听说了这番话,心中就更加恐惧了。
夏季,四月初五(癸酉),慕容宝在广都黄榆谷(今辽宁建昌附近)住宿。慕容会派他的党羽仇尼归、吴提染干,率领二十多名壮士,分两路突袭慕容农、慕容隆,在营帐中杀死了慕容隆;慕容农受了重伤,却抓住了仇尼归,逃进了山中。慕容会因仇尼归被擒,担心事情最终会败露,于是连夜去见慕容宝,谎称:“慕容农、慕容隆谋反,我已经除掉他们了。”
慕容宝本想讨伐慕容会,却假装说好听的话安抚他:“我本来怀疑这两位亲王很久了,你除掉他们,做得很好。”
四月初六(甲戌)清晨,慕容会布置好仪仗,戒备森严,才率军出发。他想丢弃慕容隆的灵柩,馀崇流着泪坚决请求带上,慕容会才同意把灵柩装上车,随军同行。这时慕容农从山中出来,主动回到军中,慕容宝呵斥他:“你还有什么脸面回来见我!”于是下令把他抓起来。
走了十多里路,慕容宝回头召集大臣们吃饭,同时商议慕容农的罪名。慕容会入座后,慕容宝用眼神示意卫军将军慕舆腾,让他斩杀慕容会,慕舆腾砍中了慕容会的头部,却没能杀死他。慕容会逃到自己的军营,率领士兵攻打慕容宝。慕容宝率领几百名骑兵,疾驰二百里,到傍晚时分,抵达龙城。慕容会派骑兵追击到石城(今辽宁建昌西),却没能追上。
小主,
四月初七(乙亥),慕容会派仇尼归攻打龙城;慕容宝连夜派兵突袭,击败了仇尼归的军队。慕容会又派使者去见慕容宝,请求诛杀他身边的奸佞大臣,还要求立自己为太子;慕容宝没有答应。
慕容会于是没收了慕容宝的车马、器物、服饰,把后宫的宫女分给手下的将领,还设置了各级官员,自称皇太子、录尚书事,率领军队开往龙城,对外以讨伐慕舆腾为名义;四月初八(丙子),慕容会的军队驻扎在龙城城下。
慕容宝来到西门,慕容会骑马在远处和他对话,慕容宝斥责他谋反。慕容会命令士兵朝着慕容宝大声呼喊,来炫耀自己的声势,城中的将士都十分愤怒,到傍晚时分出城作战,大败慕容会的军队,慕容会的士兵死伤过半,他只好率领残部退回军营。侍御郎高云连夜率领一百多名敢死士兵,突袭慕容会的军营,慕容会的部众全线溃散。慕容会带领十多名骑兵逃往中山,最终被开封公慕容详杀死。慕容宝随后处死了慕容会的母亲和他的三个儿子。
四月初九(丁丑),慕容宝宣布大赦,凡是和慕容会一同谋反的人,都免除罪名,恢复原来的官职。又根据功劳大小赏赐众人,被任命为将军、封为侯爵的有几百人。辽西王慕容农伤得骨头断裂、脑浆外露,慕容宝亲自为他包扎伤口,他才勉强保住性命。慕容宝任命慕容农为左仆射,不久又升任他为司空,兼任尚书令。
馀崇主动前来归附,慕容宝嘉奖他的忠诚,便任命他为中坚将军,让他掌管宫中警卫。追赠高阳王慕容隆为司徒,谥号“康”。
接着,慕容宝任命高云为建威将军,封他为夕阳公,还把他收为养子。高云是高句丽王室的旁支,当年燕王慕容皝击败高句丽后,就把他的家族迁徙到青山(今辽宁义县附近),从此高家世代担任后燕的大臣。高云性格沉稳厚重、沉默寡言,当时没人了解他,只有中卫将军、长乐人冯跋,赏识他的志向和气度,和他结为朋友。冯跋的父亲冯和,曾侍奉西燕王慕容永,担任将军;慕容永战败后,冯和被迁徙到和龙(即龙城)。
再说东晋这边,仆射王国宝、建威将军王绪依附会稽王司马道子,收受贿赂,生活奢侈无度,没有节制。他们厌恶王恭、殷仲堪,就劝说司马道子削减二人的兵权;对此,朝廷内外人心惶恐,局势动荡不安。王恭等人各自修缮铠甲、整顿军队,上奏请求北伐(实则借此防备朝廷);司马道子怀疑他们的意图,下诏说盛夏时节北伐会妨碍农耕,命令他们全部解除戒备。
王恭派使者去和殷仲堪商议,打算讨伐王国宝等人。桓玄因在朝廷中不得志,便想借助殷仲堪的兵力发动叛乱,于是劝说殷仲堪:“王国宝和您等人一向对立,只担心不能尽快除掉您罢了。如今他掌握大权,又和王绪互相勾结,他们想更改的事情,没有一件办不到;王恭(字孝伯)是皇帝的舅舅,地位尊贵,王国宝必定不敢加害他。您是先帝(晋孝武帝)提拔的人,破格担任地方长官(殷仲堪时任荆州刺史),众人都认为您虽然有见识,却没有担任地方重镇长官的才能。如果他下诏书征召您回朝廷担任中书令,任命殷觊为荆州刺史,您该如何应对呢?”
殷仲堪说:“我担心这件事已经很久了,可又有什么办法呢?”桓玄说:“王恭痛恨奸邪到了极点,您应当暗中和他结盟,发动‘晋阳之兵’(春秋时,赵鞅从晋阳出兵讨伐晋国内奸,后泛指地方长官出兵诛杀朝廷奸佞),除掉君主身边的恶人,您在西边、王恭在东边,同时起兵,我虽然无能,却愿意率领荆州、楚地的豪杰,手持兵器充当先锋,这可是像齐桓公、晋文公那样的功勋啊!”
殷仲堪心中赞同这个计划,于是对外联络雍州刺史郗恢,对内和堂兄、南蛮校尉殷觊,南郡相、陈留人江绩商议。殷觊说:“臣子应当各自坚守自己的职责,朝廷的是非对错,哪里是地方长官能干预的!‘晋阳起兵’这样的事,我不敢参与。”殷仲堪执意邀请他,殷觊发怒说:“我既不敢赞同你的计划,也不敢反对你,只能保持中立。”江绩也极力劝说这件事不可行。
殷觊担心江绩因此招来灾祸,就在座位上出面调解。江绩说:“大丈夫何至于用死来威胁人呢?我江绩(字仲元)已经六十岁了,只是还没找到合适的死法罢了!”殷仲堪忌惮江绩的坚定正直,就用杨佺期取代了他的南郡相职位。朝廷听说这件事后,就征召江绩回朝担任御史中丞。殷觊于是谎称生病发作,辞去了官职。
殷仲堪去探望他,对他说:“兄长的病实在让人担心。”殷觊说:“我的病最多不过让我身死,你的病却会让你全家灭门。你应当好好保重自己,不要惦记我!”郗恢也不肯听从殷仲堪的计划。殷仲堪犹豫不决,这时王恭的使者到了,殷仲堪当即答应结盟,王恭十分高兴。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四月初六(甲戌),王恭上奏朝廷,列举王国宝的罪状,起兵讨伐他。
起初,晋孝武帝信任重用王珣,可孝武帝突然去世后,王珣没能被任命为顾命大臣,一朝失势,从此就只是沉默寡言、随波逐流。四月初九(丁丑),王恭的奏表送到朝廷,朝廷内外立即戒严,司马道子问王珣:“两个地方长官(王恭、殷仲堪)发动叛乱,你知道吗?”王珣说:“朝政的得失,我没有参与;王恭、殷仲堪起兵作乱,我怎么会知道!”
王国宝十分惶恐,不知道该怎么办,便派了几百人去戍守竹里(今江苏南京北),夜里遇上刮风下雨,士兵们便各自溃散回家。王绪劝说王国宝,假传司马道子的命令,征召王珣、车胤入朝,把他们杀死,借此除掉朝廷中有名望的人,然后挟持君主和宰相,出兵讨伐王恭、殷仲堪。王国宝答应了。
王珣、车胤来到后,王国宝又不敢杀害他们,反而向王珣请教对策。王珣说:“王恭、殷仲堪和你一向没有深仇大恨,你们之间争夺的不过是权势利益罢了。”王国宝说:“你是要把我比作曹爽吗?(曹爽是三国时曹魏大臣,因专权被司马懿诛杀,王国宝担心自己落得同样下场)”王珣说:“你这是什么话!你难道有曹爽那样的罪过,王恭又岂是司马懿那样的人?”
王国宝又向车胤请教,车胤说:“过去桓温围困寿阳(今安徽寿县),用了很长时间才攻克。如今朝廷如果派兵讨伐王恭,他必定会据城坚守。要是京口(王恭的治所,今江苏镇江)还没攻克,而殷仲堪从上游(荆州)率军突然赶到,你该如何应对呢?”王国宝更加恐惧,于是上奏朝廷,请求解除自己的官职,前往皇宫门口等待治罪。
可不久他又后悔了,谎称朝廷下了诏书,恢复他的原有官职。司马道子愚昧懦弱,想姑息迁就王恭,就把罪责都推到王国宝身上,派骠骑咨议参军、谯王司马尚之,逮捕王国宝,把他交给廷尉(掌管司法的官员)处置。司马尚之是司马恬的儿子。
四月十六日(甲申),朝廷赐王国宝自杀,在闹市斩杀了王绪,还派使者去见王恭,并诚恳地道歉,承认自己的过失;王恭于是撤兵,返回京口。王国宝的哥哥、侍中王恺,骠骑司马王愉,都请求解除官职;司马道子因王恺、王愉和王国宝是异母兄弟,且一向不和,就都赦免了他们,没有追究。四月二十日(戊子),朝廷宣布大赦。
殷仲堪虽然之前答应了王恭,却一直犹豫不决,不敢出兵;直到听说王国宝等人已经被杀,才上奏朝廷,正式起兵,派杨佺期驻扎在巴陵(今湖南岳阳)。司马道子写信劝止他,殷仲堪于是率军退回荆州。
会稽王司马道子的世子司马元显,年仅十六岁,却有出众的才能,担任侍中一职。他劝说司马道子:王恭、殷仲堪最终必定会成为祸患,请求暗中做好防备。司马道子于是任命司马元显为征虏将军,把自己卫将军府的兵力以及徐州的文武官员,全部调配给司马元显统领。
魏军这边,魏王拓跋珪因军中粮草不足,便命令东平公拓跋仪撤离邺城,转移到巨鹿(今河北巨鹿)驻扎,并在杨城囤积粮草。慕容详派出六千名步兵,趁魏军不备,突袭魏军的各个营寨;拓跋珪率军击败燕军,斩杀五千人,生擒七百人,随后把俘虏全都释放了。
起初,张掖(今甘肃张掖)的卢水胡人沮渠罗仇,是匈奴沮渠王的后代,家族世代担任部落首领。后凉王吕光任命沮渠罗仇为尚书,让他跟随自己讨伐西秦。等到吕延战败身死,沮渠罗仇的弟弟、三河太守沮渠麹粥对他说:“君主(吕光)年老昏聩,又轻信谗言,如今军队战败、大将战死,正是他猜忌有勇有谋之人的时候。我们兄弟必定不会被他容忍,与其死得不明不白,不如率领士兵向西平(今青海西宁)进军,从苕藋(今甘肃张掖东)出兵,振臂一呼,平定凉州不在话下。”
沮渠罗仇说:“你说的确实有道理。但我们家族世代在河西地区以忠孝闻名,宁可别人辜负我,我也不忍心辜负别人。”吕光果然听信谗言,以战败的罪名,处死了沮渠罗仇和沮渠麹粥。沮渠罗仇的侄子沮渠蒙逊,性格雄健杰出,富有谋略,还广泛阅读诗书史籍。他护送沮渠罗仇、沮渠麹粥的灵柩回乡安葬;各部落中,很多人与沮渠家有亲属或联姻关系,前来参加葬礼的一共有一万多人。
沮渠蒙逊哭着对众人说:“吕光昏庸无道,滥杀无辜。我的先祖,曾在河西地区称霸一方,如今我想和各部落一起,为两位叔父报仇,恢复先祖的基业,大家愿意吗?”众人都高呼万岁。于是沮渠蒙逊与各部落结盟起兵,攻打后凉的临松郡(今甘肃张掖南),攻克郡城后,在金山(今甘肃张掖北)屯兵据守。
这时,东晋司徒左长史王廞,是王导的孙子,因母亲去世,在吴地(今江苏苏州一带)守丧。王恭讨伐王国宝时,以朝廷名义任命王廞代理吴国内史,让他在东部地区起兵响应。王廞派前任吴国内史虞啸父等人,前往吴兴(今浙江湖州)、义兴(今江苏宜兴)招募士兵,前来投奔的人有上万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不久,王国宝被杀,王恭撤兵,还下文书让王廞解除官职,恢复丧服守孝。王廞认为,起兵期间已经诛杀了很多异己,局势已经无法收场,于是大怒,不服从王恭的命令,派自己的儿子王泰率军讨伐王恭,还写信给会稽王司马道子,列举王恭的罪状;司马道子把这封信送给了王恭。五月,王恭派司马刘牢之率领五千人攻打王泰,斩杀了王泰。随后又与王廞在曲阿(今江苏丹阳)交战,王廞的部众溃散,他独自骑马逃走,下落不明。朝廷逮捕了虞啸父,交给廷尉处置,因虞啸父的祖父虞潭曾为朝廷立下大功,最终赦免他的死罪,将他贬为平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