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孙卢之乱与桓玄篡晋

后秦陇西公姚硕德围攻姑臧几个月,城中的中原人大多谋划叛变投降,魏益多又引诱煽动他们,想杀死后凉王吕隆和安定公吕超,事情败露,受牵连被处死的有三百多家。姚硕德安抚接纳汉族和少数民族百姓,分别设置地方长官,节省粮食、囤积粟米,制定长期围困的计划。

后凉大臣们请求与后秦讲和,但吕隆不同意。安守公吕超说:“如今物资储备耗尽,朝廷上下哀怨声不断,即使让张良、陈平复活,也没有办法可想。陛下应当考虑灵活变通、能屈能伸,何必吝啬一封书信、一名使者,用谦卑的言辞让敌军撤退呢!敌军撤退后,我们推行德政安抚百姓,如果国运还没断绝,还担心不能恢复旧日基业吗!如果天命已尽,也可以保全宗族。否则,坚守孤城陷入困境,最终会有什么结果!”吕隆于是听从了他的建议,九月,派遣使者向后秦请求投降。姚硕德上奏举荐吕隆为镇西大将军、凉州刺史、建康公。吕隆派遣子弟以及文武旧臣慕容筑、杨颖等五十多家前往长安做人质。姚硕德的军队纪律严明,对百姓秋毫无犯,祭祀当地先贤,礼遇名士,凉州百姓十分高兴。

这时,沮渠蒙逊所管辖的酒泉、凉宁两郡叛变,投降西凉;他又听说吕隆投降后秦,十分恐惧,于是派弟弟建忠将军沮渠挐、牧府长史张潜前往姑臧拜见姚硕德,请求率领部众向东迁移。姚硕德很高兴,任命张潜为张掖太守,沮渠挐为建康太守。张潜劝说沮渠蒙逊向东迁移,沮渠挐却私下对沮渠蒙逊说:“姑臧还没被攻克,吕氏仍在,姚硕德粮草耗尽后必将撤军,不会长久停留。我们为什么要放弃自己的领土,受制于别人呢!”臧莫孩也认为这话有理。

沮渠蒙逊派儿子沮渠奚念到河西王秃发利鹿孤那里做人质,秃发利鹿孤不接受,说:“奚念年纪太小,可派沮渠挐来。”冬季十月,沮渠蒙逊再次派使者向秃发利鹿孤呈上奏疏说:“臣之前派奚念前来,已尽表诚心,但陛下未明察臣的心意,又征召弟弟沮渠挐。臣私下认为,若有诚信,儿子不算轻;若没诚信,弟弟也不算重。如今敌寇之患未平,臣无法遵奉诏令,希望陛下谅解。”秃发利鹿孤发怒,派张松侯俱延、兴城侯文支率领一万骑兵袭击沮渠蒙逊,大军抵达万岁临松,抓获沮渠蒙逊的堂弟沮渠鄯善苟子,掳掠当地百姓六千多户。沮渠蒙逊的堂叔沮渠孔遮到秃发利鹿孤朝中朝拜,答应以沮渠挐为人质,秃发利鹿孤才归还掳掠的人口财物,召回俱延等人。文支是秃发利鹿孤的弟弟。

南燕君主慕容备德在延贤堂宴请大臣,酒喝到尽兴时,对群臣说:“朕可以和古代哪些君主相比?”青州刺史鞠仲说:“陛下是中兴圣主,可比少康、光武帝一类人物。”慕容备德示意左右侍从赏赐鞠仲一千匹布帛,鞠仲因赏赐太多而推辞。慕容备德说:“你知道调侃朕,朕就不知道调侃你吗!你说的不是实话,所以朕也用虚言赏赐你罢了。”韩范进言说:“天子无戏言。今日这场对话,君主和臣子都有过失。”慕容备德十分高兴,赏赐韩范五十匹绢。

慕容备德的母亲和哥哥慕容纳都在长安,他派平原人杜弘前去寻访。杜弘说:“臣到长安后,若不能得知太后的近况,就向西前往张掖,拼死完成使命。臣的父亲杜雄已年过六十,恳请陛下赐他本县的俸禄,以尽我乌鸦反哺的孝心。”中书令张华说:“杜弘还没出发就索要俸禄,要挟君主的罪行很大。”慕容备德说:“杜弘为君主迎接母亲,为父亲求取俸禄,忠孝两全,有什么罪!”于是任命杜雄为平原县令。杜弘抵达张掖后,被强盗杀害。

十一月,刘裕追击孙恩到沪渎、海盐,再次击败他,俘获、斩杀的叛军数以万计,孙恩于是从浃口远远逃入海中。

十二月辛亥日,北魏君主拓跋珪派常山王拓跋遵、定陵公和跋率领五万部众,到高平袭击没弈干。

乙卯日,北魏虎威将军宿沓干讨伐后燕,进攻令支;乙丑日,后燕中领军宇文拔率军救援令支。壬午日,宿沓干攻克令支并在此驻守。

小主,

后凉吕超攻打姜纪,却没能攻克,转而攻打焦朗。焦朗派侄子焦嵩到河西王秃发利鹿孤那里做人质,请求救援,秃发利鹿孤派车骑将军秃发傉檀率军前往。等秃发傉檀赶到时,吕超已经撤退,焦朗却关闭城门拒绝他入城。秃发傉檀发怒,准备攻城,镇北将军俱延劝谏说:“安于故土、不愿迁移是人之常情。焦朗据守孤城,没有粮食,今年不投降,明年自然会归顺,何必多杀士兵去攻打他!如果攻城失利,他必定会投靠其他国家,我们放弃本州的百姓来资助相邻的敌人,不是好计策;不如用善意的言辞劝谕他。”秃发傉檀于是与焦朗讲和,随后在姑臧炫耀兵力,在胡阬扎营。

秃发傉檀料到吕超一定会来劫营,便预先准备好火把等待。吕超深夜派中垒将军王集率领两千精锐士兵去劫秃发傉檀的营寨,秃发傉檀却从容整军,没有出兵。王集进入营垒后,营内营外同时举起火把,光照如同白昼;秃发傉檀出兵反击,斩杀王集及三百多名披甲士兵。吕隆恐惧,假装与秃发傉檀讲和,请求在苑内结盟,秃发傉檀派俱延进城结盟。俱延怀疑有埋伏,直接拆毁苑墙进入。吕超的伏兵突然出击,俱延失去战马,徒步逃跑,夌江将军郭祖奋力抵抗,俱延才得以逃脱。秃发傉檀发怒,在显美攻打后凉昌松太守孟祎。吕隆派广武将军荀安国、宁远将军石可率领五百骑兵救援,荀安国等人畏惧秃发傉檀的强大,领兵逃了回去。

此时,东晋桓玄上奏举荐哥哥桓伟为江州刺史,镇守夏口;任命司马刁畅为辅国将军、督八郡军事,镇守襄阳;派部将皇甫敷、冯该驻守湓口。他将沮水、漳水流域的两千户蛮族百姓迁移到长江以南,设立武宁郡;又招集流民,设立绥安郡。朝廷下诏征召广州刺史刁逵、豫章太守郭昶之入朝,桓玄都把他们留住,不让他们前往京师。

桓玄自认为占据了东晋三分之二的领土,便多次派人向朝廷进献所谓的“祥瑞征兆”,想以此迷惑众人;又写信给会稽王司马道子说:“孙恩叛军逼近京师近郊,只是因遇风不能前进、遇雨无法放火,粮草耗尽才撤退,并非被朝廷兵力击败。从前王国宝死后,王恭没有趁势入京掌控朝政,可见他并非对明公您有二心,却被说成不忠。如今朝廷显贵大臣中的亲信,有哪一个是当时有声望的名士?怎能说没有优秀人才!只是您不能信任他们罢了!近来局势急转直下,才酿成今日的祸患。朝中君子都畏惧灾祸不敢说话,我有幸在外地任职,所以才敢陈述事实。”司马元显看到信后,十分恐惧。

张法顺对司马元显说:“桓玄凭借家族世代积累的势力,一向有豪迈气概,现已吞并殷仲堪、杨佺期的势力,独占荆楚地区,您所能控制的仅三吴之地罢了。孙恩作乱,东部地区遭受战乱,官府和百姓都穷困枯竭,桓玄必定会趁此机会施展他的奸计,我私下对此很担忧。”司马元显说:“那该怎么办?”张法顺说:“桓玄刚占据荆州,人心还未归附,正致力于安抚百姓,没闲暇谋划其他事情。如果趁此时机派刘牢之为前锋,您率领大军随后进军,就能攻取桓玄。”司马元显认为这话有理。恰逢武昌太守庾楷因桓玄与朝廷结怨,担心事情不成,灾祸会牵连自己,便在暗中派人主动与司马元显结交,说:“桓玄大失人心,部众不愿为他效力,若朝廷派军讨伐,我愿做内应。”司马元显大喜,派张法顺前往京口,与刘牢之商议;刘牢之认为此事难以成功。张法顺返回后,对司马元显说:“看刘牢之的言行神色,必定会对我们怀有二心,不如召他入京杀掉;否则,将会败坏大事。”司马元显没有听从。于是大规模整治水军,征召士兵、装配战船,谋划讨伐桓玄。

到了公元402年,春季正月庚午朔(初一),朝廷下诏历数桓玄的罪状,任命尚书令司马元显为骠骑大将军、征讨大都督、都督十八州诸军事,加授黄钺;又任命镇北将军刘牢之为前锋都督,前将军谯王司马尚之为后续部队,同时大赦天下,改年号,朝廷内外实行戒严;加授会稽王司马道子为太傅。

司马元显想诛杀所有桓氏族人。中护军桓修是骠骑长史王诞的外甥,王诞深受司马元显宠信,他向司马元显陈述桓修等人与桓玄志向不同,司马元显才停止诛杀计划。王诞是王导的曾孙。

张法顺对司马元显说:“桓谦兄弟常为桓玄充当上游的耳目,应当斩杀他们以断绝奸谋。况且事情能否成功,关键在前军,而刘牢之反复无常,万一发生变故,灾祸失败会立刻到来。可让刘牢之杀桓谦兄弟来表明自己没有二心,若他不听命,就应提前对付他。”司马元显说:“如今除了刘牢之,没人能牵制桓玄;况且刚开始行事就诛杀大将,会使人心不安。”他再三拒绝这一建议。又因桓氏世代受荆州百姓归附,桓冲尤其留下恩惠,而桓谦是桓冲的儿子,于是从骠骑司马提拔桓谦为都督荆、益、宁、梁四州诸军事、荆州刺史,想借此笼络荆州地区的人心。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丁丑日,后燕慕容拔攻打北魏在令支的守军,攻克城池,宿沓干逃走,后燕抓获北魏辽西太守那颉。后燕任命慕容拔为幽州刺史,镇守令支,任命中坚将军辽西人阳豪为本郡太守。丁亥日,后燕任命章武公慕容渊为尚书令,博陵公慕容虔为尚书左仆射,尚书王腾为右仆射。

戊子日,北魏材官将军和突攻打黜弗、素古延等部落,击败他们。起初,北魏君主拓跋珪派北部大人贺狄干献上一千匹马,向后秦求婚,后秦王姚兴听说拓跋珪已立慕容氏为皇后,便扣留贺狄干,断绝联姻;没弈干、黜弗、素古延都是后秦的属国,而北魏攻打他们,因此后秦与北魏产生裂痕。庚寅日,拓跋珪大规模检阅兵马,命令并州各郡在平阳的乾壁囤积粮食,以防备后秦。

柔然首领社仑正与后秦和睦,派将领救援黜弗、素古延;辛卯日,和突迎击,大败柔然军队,社仑率领部落远远逃到漠北,夺取高车的领地居住。斛律部首领倍侯利攻打社仑,被社仑打得大败,倍侯利投奔北魏。社仑于是向西北攻打匈奴残余部落日拔也鸡,大败对方,随后吞并各部落,兵力强盛,在北方称雄。其疆域西到焉耆,东接朝鲜,南邻大漠,周边小国都被其控制。社仑自称豆代可汗,开始制定规章:以一千人为一军,军设将领;一百人为一幢,幢设主帅。作战时冲锋在前的人,赏赐战利品;怯懦退缩的人,用石头砸头处死。

秃发傉檀攻克显美,抓获孟祎后责备他,怪他不早点投降。孟祎说:“我受吕氏厚恩,手持符节镇守一方;若明公大军刚到,我就望风归附,恐怕会获罪于您麾下的主事者。”秃发傉檀释放并礼遇他,迁徙两千多户人家后返回,任命孟祎为左司马。孟祎推辞说:“吕氏将要灭亡,圣朝必定夺取河右地区,无论聪明还是愚笨的人都知道这一点。但我守城未能保全城池,再担任显要职位,内心实在不安。若蒙明公恩惠,让我到姑臧接受死刑,我死而不朽。”秃发傉檀赞赏他的忠义,就放他回去了。

东部地区遭受孙恩之乱后,又发生饥荒,漕运中断。桓玄封锁长江水路,商旅往来断绝,官府和民间物资匮乏,只能用麸皮、橡果给士兵充饥。桓玄认为朝廷正忧患繁多,必定无暇讨伐自己,得以积蓄力量等待时机。等到朝廷大军即将出发,堂兄太傅长史桓石生暗中送信告知桓玄。桓玄大惊,想集结兵力固守江陵。长史卞范之说:“明公的威望震动远近,司马元显还是个乳臭未干的小子,刘牢之已大失人心,若我军逼近京畿,向他们指明祸福,朝廷军队土崩瓦解的局面很快就会到来,哪有把敌人引入境内、自取困窘的道理!”桓玄听从他的建议,留下桓伟镇守江陵,向朝廷上奏表并传递檄文,历数司马元显的罪状,起兵东进。檄文传到京师,司马元显十分恐惧。二月丙午日,安帝在西池为司马元显饯行,司马元显登上战船却迟迟不出发。

癸丑日,北魏常山王拓跋遵等人抵达高平,没弈干抛弃部众,率领几千骑兵与刘勃勃逃往秦州。北魏军队追击到瓦亭,没能追上,缴获没弈干府库中的全部物资,以及四万多匹马、九万多头牲畜,将他的部众迁到代都,其余种族分散逃亡。北魏平阳太守贰尘又侵犯后秦河东地区,长安震动,关中各城白天关闭城门,后秦挑选士兵、训练部卒,谋划讨伐北魏。

后秦王姚兴立儿子姚泓为太子,大赦天下。姚泓孝顺友善、宽厚温和,喜爱文学,擅长谈论吟咏,但性格懦弱且多病。姚兴想立他为继承人,却犹豫不决,过了很久才正式册立。

此时,姑臧发生严重饥荒,一斗米价值五千钱,出现人吃人的现象,饿死的人达十几万。城门白天关闭,打柴的路被阻断,请求出城当胡族奴婢的百姓,每天有几百人,吕隆厌恶他们动摇人心,将这些人全部活埋,尸体堆积在路上。沮渠蒙逊率军攻打姑臧,吕隆派使者向河西王秃发利鹿孤求救,秃发利鹿孤派广武公秃发傉檀率领一万骑兵救援。还没赶到,吕隆已击败沮渠蒙逊的军队,沮渠蒙逊请求与吕隆结盟,留下一万多斛粮食后返回。秃发傉檀抵达昌松,听说沮渠蒙逊已撤退,便迁徙凉泽段冢的五百多户百姓后返回。

中散骑常侍张融对秃发利鹿孤说:“焦朗兄弟占据魏安,暗中与姚氏勾结,多次反复无常,如今不攻取他们,日后必定成为朝廷的祸患。”秃发利鹿孤派秃发傉檀讨伐焦朗,焦朗反绑双手出城投降,秃发傉檀将他押送到西平,把他的部众迁到乐都。

桓玄从江陵出发,担心事情不能成功,常做向西撤退的打算。等经过寻阳时,没见到朝廷军队,心中十分高兴,将士的士气也振作起来。庾楷的密谋泄露,桓玄将他囚禁。丁巳日,朝廷下诏派齐王司马柔之持驺虞幡(象征停止战事的旗帜)宣告荆、江二州,命桓玄停止进军;桓玄的前锋部队杀死了司马柔之。司马柔之是司马宗的儿子。

小主,

丁卯日,桓玄抵达姑孰,派部将冯该等人攻打历阳,襄城太守司马休之环城固守。桓玄的军队截断洞浦,焚烧豫州的战船。豫州刺史谯王司马尚之率领九千步兵在浦上列阵,派武都太守杨秋驻守横江,杨秋向桓玄军队投降。司马尚之的部众溃散,他逃到涂中,被桓玄抓获。司马休之出城迎战失败,弃城逃走。

刘牢之一向厌恶骠骑大将军司马元显,担心桓玄被消灭后,司马元显会更加骄横,又怕自己功劳名望越来越大,不被司马元显容忍;况且他自恃勇武,拥有强兵,想借桓玄的力量除掉执政者,再等待桓玄的破绽夺取权力,所以不肯讨伐桓玄。司马元显日夜沉迷饮酒,任命刘牢之为前锋。刘牢之多次上门求见,都见不到他,直到安帝出城为司马元显饯行时,才在公众场合与他相见。

刘牢之驻军溧洲,参军刘裕请求攻打桓玄,刘牢之不同意。桓玄派刘牢之的族舅何穆劝说他:“自古以来,手握震慑君主的威势、身负难以封赏的功劳却能保全自身的人,有谁呢?越国的文种、秦国的白起、汉朝的韩信,都侍奉明君、为他们尽力,功成之日仍不免被诛杀,何况是为凶狠愚蠢的人效力呢!您如今战胜桓玄会满门抄斩,战败也会全族覆灭,想靠这种处境求得安全,可能吗?不如彻底改变主意,这样就能长久保全富贵了。古人中,管仲曾射中齐桓公的衣带钩、寺人披曾斩断晋文公的衣袖,后来仍能成为辅佐大臣,何况桓玄与您没有旧怨呢!”当时谯王司马尚之已战败,人心更加恐惧,刘牢之采纳了何穆的不少建议,与桓玄暗中往来。东海中尉东海人何无忌是刘牢之的外甥,与刘裕极力劝谏,刘牢之不听。他的儿子骠骑从事中郎刘敬宣劝谏说:“如今国家衰败危急,天下的重任在您和桓玄手中。桓玄凭借父亲、叔父的基业,占据整个楚地,割据晋国三分之二的领土,一旦放纵他侵犯朝廷,桓玄威望确立后,恐怕难以对付,董卓之乱的局面,就要在今天重现了。”刘牢之发怒说:“我难道不知道这些!如今消灭桓玄易如反掌;但平定桓玄后,让我怎么对付骠骑大将军(司马元显)呢!”三月乙巳朔(初一),刘牢之派刘敬宣到桓玄那里请求投降。桓玄暗中想诛杀刘牢之,却与刘敬宣设宴饮酒,展示名家书画共同观赏,来安抚取悦他;刘敬宣没有察觉,桓玄的下属官员们都相视以目,暗含嘲讽。桓玄任命刘敬宣为咨议参军。

司马元显正要出发,听说桓玄已到新亭,便弃船退驻国子学。辛未日,他在宣阳门外列阵。军中突然骚动,传言桓玄已到南桁(朱雀航),司马元显率军想退回宫中。桓玄派人拔刀跟在后面大喊:“放下武器!”士兵们全部溃散,司马元显骑马逃入东府,只有张法顺一人骑马跟随。司马元显向司马道子询问计策,司马道子只能对着他哭泣。桓玄派太傅从事中郎毛泰抓获司马元显,押送到新亭,把他绑在战船前数落罪名。司马元显说:“我是被王诞、张法顺耽误了啊。”

壬申日,朝廷恢复隆安年号,安帝派侍中到安乐渚慰劳桓玄。桓玄进入京师后,假传诏书解除戒严,任命自己为总百揆、都督中外诸军事、丞相、录尚书事、扬州牧,兼任徐、荆、江三州刺史,加授假黄钺。桓玄任命桓伟为荆州刺史,桓谦为尚书左仆射,桓修为徐、兖二州刺史,桓石生为江州刺史,卞范之为丹阳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