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南齐覆亡南梁崛起

萧颖胄最初起兵时,他的弟弟萧颖孚从建康出发,庐陵百姓修灵祏为他召集士兵,得到二千人,袭击房陵并攻克,房陵内史谢篹逃奔豫章。萧颖胄派遣宁朔将军范僧简从湘州赶赴房陵支援,范僧简攻克安成,萧颖胄任命范僧简为安成太守,任命萧颖孚为庐陵内史。东昏侯派遣军主刘希祖率领三千人攻打他们,南康太守王丹献出郡城响应刘希祖。萧颖孚战败,逃奔长沙,不久后病逝;谢篹又返回房陵郡。刘希祖攻克安成,杀死范僧简,东昏侯任命刘希祖为安成内史。修灵祏重新召集残余部众攻打谢篹,谢篹战败逃走。

东昏侯修建芳乐苑,苑中的山石都涂上五彩颜色。看到百姓家中有好树、美竹,就拆毁墙壁、推倒房屋将其移栽到苑中,当时正值盛夏,移栽的树木竹子随即枯萎,这种移栽行为却早晚不断。他又在苑中设立集市,让宫女、宦官一起充当商贩,任命潘贵妃为市令,自己担任市录事,稍有过失,潘贵妃就用木杖责罚他;还下令虎贲军不得使用粗大的荆条和实心的荻杆(以免打得过重)。他又开凿水渠、修建堤坝,亲自拉船,有时还坐着杀猪卖肉。他还迷信巫师,身边的朱光尚谎称自己能看见鬼。东昏侯进入乐游苑时,人马突然受惊,他询问朱光尚,朱光尚回答说:“刚才看见先帝(齐明帝)十分愤怒,不许你频繁出游。”东昏侯大怒,拔出刀和朱光尚一起寻找先帝的鬼魂。没有找到后,就捆扎了一个齐明帝的草人,面向北方将其斩首,把草人头悬挂在苑门之上。

崔慧景兵败后,巴陵王萧昭胄、永新侯萧昭颖出来投奔朝廷军队,各自以王侯身份返回府第,但心中始终不安。竟陵王萧子良原来的防阁桑偃担任梅虫儿的军副,与前巴西太守萧寅谋划拥立萧昭胄,萧昭胄许诺事成后任命萧寅为尚书左仆射、护军将军。当时军主胡松率领士兵驻守新亭,萧寅派人劝说他:“等昏君出城,我等率领士兵奉迎萧昭胄进入宫城,关闭城门发号施令,昏君必定会返回投奔将军;只要你关闭营垒不予回应,那么三公之位就唾手可得。”胡松表示同意。恰逢东昏侯新建芳乐苑,整整一个月没有出城游玩。桑偃等人商议招募一百多名勇士,从万春门进入宫城,突然劫持东昏侯,萧昭胄认为不可行。桑偃的同党王山沙担心事情拖延太久无法成功,就把谋划之事告诉了御刀徐僧重。萧寅派人在路上杀死王山沙,官吏在王山沙携带的麝囊里发现了相关证据。萧昭胄兄弟与桑偃等人都被处死。

小主,

雍州刺史张欣泰与弟弟前始安内史张欣时,秘密谋划联合胡松以及前南谯太守王灵秀、直阁将军鸿选等人诛杀各位宠臣,废黜东昏侯。东昏侯派遣中书舍人冯元嗣监督军队救援郢州;秋季七月甲午日,茹法珍、梅虫儿以及太子右率李居士、制局监杨明泰在中兴堂为冯元嗣送行,张欣泰等人派人怀揣利刃在宴席上刺杀冯元嗣,冯元嗣的头颅坠入果盘之中,又刺杀杨明泰,剖开他的腹部;梅虫儿身体多处受伤,手指都被砍断;李居士、茹法珍等人四散逃回宫城。王灵秀前往石头城迎接建康王萧宝寅,率领城中愿意追随的将吏,卸下车轮,用车子载着萧宝寅,数百名文武官员呼喊着清道的号令,向宫城进发,数千名百姓都空手跟随。张欣泰得知事情发动后,立即骑马奔入宫中,希望茹法珍等人在外未归,东昏侯会把宫城的防务全部委托给他,以便内外呼应。不久后茹法珍得以返回宫城,下令关闭城门、部署兵力,不分配军队给张欣泰,鸿选在殿内也不敢发动。萧宝寅一行抵达杜姥宅时,天色已经昏暗,城门也已经关闭了。城上的士兵向城外射箭,城外的人丢弃萧宝寅溃散逃走。萧宝寅也逃走了,三天后,他身穿军装前往草市尉处自首,草市尉骑马迅速向东昏侯禀报。东昏侯召萧宝寅入宫询问,萧宝寅痛哭流涕地说:“那天不知道是什么人逼迫我上车,把我带走,我实在无法自主。”东昏侯大笑,恢复了他的爵位。张欣泰等人的事情败露,与胡松一起被处死。

萧衍命令征虏将军王茂、军主曹仲宗等人趁着水位上涨,率领水军袭击加湖,击鼓呐喊发起进攻。丁酉日,加湖的敌军溃败,吴子阳等人逃脱幸免,将士被杀死、淹死的数以万计,萧衍的军队俘获了残余部众返回。从此郢州、鲁山两座城池的守军士气大跌,人心惶惶。

鲁山守军缺乏粮草,士兵们在矶头捕捉小鱼充饥,同时秘密打造轻便船只,准备逃奔夏口,萧衍派遣偏军截断他们的逃跑路线。丁巳日,孙乐祖陷入绝境,献出鲁山城投降。

己未日,东昏侯任命程茂为郢州刺史,薛元嗣为雍州刺史。当天,程茂、薛元嗣献出郢城投降。郢城最初被围攻时,城内男女百姓将近十万人;关闭城门二百多天后,瘟疫流行、水肿病蔓延,死者达十分之七八,尸体堆积在床下,活着的人就睡在上面,家家户户都堆满了尸体。程茂、薛元嗣等人商议出城投降,便让张孜写信给萧衍。张冲原来的部下、青州治中房长瑜对张孜说:“前任使君(张冲)对国家忠心耿耿、感天动地,郎君你应当坚守城池、继承父志,如果天命不济,就应当头戴幅巾等待处置,追随使君于地下。如今听从众人的计策出城投降,不仅让郢州的男女百姓失望,恐怕萧衍也不会接纳你。”张孜没有听从。萧衍任命韦睿为江夏太守,代理郢州府事务,收敛埋葬死者,安抚存活的百姓,郢州人心于是安定下来。

各位将领想要在夏口驻军休整;萧衍认为应当乘胜直指建康,车骑咨议参军、善于用兵的张弘策,宁远将军庾域也认同这个意见。萧衍命令各路军队当天就上路出发。从沿江地区到建康,凡是矶头、渡口、村落,军队行进途中的宿营地、驻扎处,张弘策都事先绘制好地图,一切尽在掌握之中。

这时,北魏安国宣简侯王肃在寿阳病逝,朝廷追赠他为侍中、司空。起初,王肃因为父亲死于非命,四年没有除去丧服。北魏孝文帝说:“三年的丧期,贤德之人也不敢超过。”命令王肃按照祥禫之礼除去丧服。但王肃仍然终身身穿素服,不欣赏音乐。

汝南百姓胡文超在滠阳起兵响应萧衍,请求攻取义阳、安陆等郡来效力;萧衍又派遣军主唐修期攻打随郡,把这些地方都攻克了。司州刺史王僧景派遣儿子王贞孙作为人质交给萧衍,司州全境得以平定。

崔慧景兵败身亡时,他的小儿子崔偃担任始安内史,潜逃得以幸免。等到西台建立,崔偃被任命为宁朔将军。崔偃前往公车门上书说:“臣私下认为,既是高宗(齐明帝)的孝子忠臣,又是昏主(东昏侯)的乱臣贼子的,就是江夏王萧宝玄与陛下(和帝萧宝融)、先父(崔慧景)与镇军将军(萧颖胄);虽然成败不同,但所遵循的道理是一样的。陛下刚登上皇位,顺应天意;天下人哪怕有一丝一毫的冤屈,都希望陛下能为其伸张,何况先帝的儿子、陛下的兄长(萧宝玄),他所走的道路,正是陛下如今所走的道路啊!这样的人尚且得不到体恤,其他的人还有什么指望呢!如今不能依靠小民的无知来欺骗他们;如果让他们清楚地了解事情的真相,就会相继逃走,陛下将如何应对呢!”奏书呈上后没有得到回应。崔偃又上书说:“近来冒昧陈述江夏王的冤屈,并非敢因为父子之情而损害公义,实在是不明白圣朝为何要这样做。如果认为狂乱的君主虽然狂乱,但毕竟是天子,江夏王虽然贤明,但毕竟是臣子,先父侍奉臣子、背叛君主是不可取的,那么不知道如今率领精锐军队直指宫城的行为,又是为了什么呢!臣之所以没有去死,苟延残喘,没有别的原因,只是为了等待皇运清明,为忠魂洗刷冤屈。如今皇运已经清明,但为社稷而死的人反而成了贼臣,臣在陛下的时代里活着还有什么用呢!臣谨慎地观察,镇军将军萧颖胄、中领军夏侯详,都是社稷之臣,他们都知道先父是江夏王的得力助手,辅佐王室,只是天命未遂,君主灭亡后一同赴死;但他们却没有为陛下说一句公道话。知道实情却不说话,是不忠;不知道实情却不说话,是不智。如果因为先父派遣使者劝说江夏王起兵,而江夏王斩杀了使者;那么征东将军(萧衍)的使者,为何也被杀害?陛下斩杀征东将军的使者,实际上是为了欺骗刘山阳;江夏王违背先父的请求,实际上是为了谋划孔矜。天命自有归属,所以事情没有成功罢了。臣的话已经说完了,请求接受烹刑!然而臣即使死一万次,仍然希望陛下能为先父伸冤。为什么呢?怀着怜悯之心为他伸冤,天下人就会归顺;不这样做,天下人就会背叛。先父的忠诚,有识之士都知道,南史氏、董狐氏那样的良史,千载之后也会公正记载,又何必等待陛下的评判来定褒贬!但小臣恳切的愚见,只是为陛下着想罢了。”朝廷下诏回复说:“了解你悲痛恳切的心情,如今会对你的先父加以追赠谥号。”崔偃不久后被关进监狱处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起初,东昏侯派遣陈伯之镇守江州,作为吴子阳等人的声援。吴子阳等人战败后,萧衍对各位将领说:“用兵不一定需要强大的实力,关键在于声威。如今陈虎牙狼狈逃回,寻阳的人心按理说应当惶恐不安,我们可以传递檄文就能平定那里。”于是下令搜查俘虏,找到陈伯之的幢主苏隆之,给予他丰厚的赏赐,让他去劝说陈伯之,许诺事成后任命陈伯之为安东将军、江州刺史。陈伯之派遣苏隆之返回回复,虽然答应归附,但却说“大军不必急于东下”。萧衍说:“陈伯之这句话,表明他犹豫不决、首鼠两端。趁着他犹豫的时候,迅速进兵逼近他,他就会无计可施,势必不得不投降。”于是命令邓元起率领军队率先东下,杨公则直接袭击柴桑,萧衍与各位将领依次进军。邓元起即将抵达寻阳时,陈伯之收拢军队退保湖口,留下陈虎牙镇守湓城。选曹郎吴兴人沈瑀劝说陈伯之迎接萧衍。陈伯之哭泣着说:“我的儿子还在京城,不能不疼爱。”沈瑀说:“不对。如今人心惶惶,都想改变主意;如果不早做打算,部众离散后就难以聚合了。”丙子日,萧衍抵达寻阳,陈伯之解除武装前来请罪。起初,新蔡太守席谦的父亲席恭穆担任镇西司马,被鱼复侯萧子响杀害。席谦跟随陈伯之镇守寻阳,听说萧衍东下,说:“我家世世代代忠贞不二,宁死也不会有二心。”陈伯之杀死了他。萧衍任命陈伯之为江州刺史,陈虎牙为徐州刺史。

鲁休烈、萧璝在峡口击败刘孝庆等人,任漾之战死。鲁休烈等人进军至上明,江陵大为震动。萧颖胄十分恐惧,派人疾驰禀报萧衍,命令他派遣杨公则返回救援后方。萧衍说:“杨公则如今逆流而上返回江陵,即使到达,也来不及救援了!鲁休烈等人是乌合之众,不久就会自行溃散,只需要暂时坚守一段时间。如果确实需要兵力支援,我的两个弟弟在雍州,可以立即派遣他们率军前来,不难赶到。”萧颖胄于是派遣军主蔡道恭持符节驻守上明,抵御萧璝。

九月乙未日,和帝萧宝融下诏,授权萧衍如果平定京城,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决断事务。萧衍留下将军郑绍叔镇守寻阳,自己与陈伯之率军东下,对郑绍叔说:“你就是我的萧何、寇恂。如果前方征战失利,我承担罪责;如果粮草运输中断,你承担责任。”郑绍叔流泪叩拜辞别。直到攻克建康,郑绍叔督运江、湘二州的粮草,从未出现短缺。

北魏司州牧广阳王元嘉请求修筑洛阳三百二十三座坊市,每座坊市方圆三百步,他说:“虽然会有暂时的劳苦,但能永久杜绝奸盗之事。”丁酉日,北魏宣武帝下诏征调京城周围五万名民夫修筑坊市,四十天完工。

己亥日,北魏册立皇后于氏。于皇后是征虏将军于劲的女儿;于劲是于烈的弟弟。自从于氏祖父于栗磾以来,家族世代显贵兴盛,出过一位皇后、四位被追赠为公的人、三位领军将军、两位尚书令、三位开国公。

东昏侯任命李居士为江州刺史,冠军将军王珍国为雍州刺史,建安王萧宝寅为荆州刺史,辅国将军申胄监管郢州事务,龙骧将军扶风人马仙琕监管豫州事务,骁骑将军徐元称监管徐州军事。王珍国是王广之的儿子。当天,萧衍的前锋军队抵达芜湖;申胄率领二万军队放弃姑孰逃走,萧衍进军占据姑孰。戊申日,东昏侯任命后军参军萧璝为司州刺史,前辅国将军鲁休烈为益州刺史。

萧衍攻克江州、郢州后,东昏侯仍然像往常一样游乐驰骋,对茹法珍说:“等他打到白门前,再与他决一死战。”萧衍逼近京城附近,东昏侯才聚集军队谋划固守,挑选二尚方、二冶的囚徒补充军队;对那些无法活命的囚徒,在朱雀门内每天斩杀一百多人。

萧衍派遣曹景宗等人进军驻扎江宁。丙辰日,李居士从新亭挑选一千名精锐骑兵抵达江宁。曹景宗刚到,营垒还未建成,而且军队行军日久,武器铠甲破旧。李居士见此情形轻视他们,击鼓呐喊径直逼近;曹景宗奋力反击,击败李居士的军队,乘胜前进,直抵皁荚桥。随后王茂、邓元起、吕僧珍进军占据赤鼻逻,新亭城主江道林领兵出战,各路军队在阵中擒获他。萧衍抵达新林,命令王茂进军占据越城,邓元起占据道士墩,陈伯之占据篱门,吕僧珍占据白板桥。李居士侦察到吕僧珍兵力薄弱,便率领一万名精锐士兵径直前来逼近营垒。吕僧珍说:“我军兵力少,不能正面迎战,可不必远距离射箭,等敌军到壕沟前,再合力击败他们。”不久敌军都越过壕沟、拔掉栅栏。吕僧珍分派人上城,箭石齐发,自己率领三百名骑兵、步兵绕到敌军后方,城上的士兵又翻越城墙而下,内外夹击,李居士战败逃走,缴获的武器铠甲不计其数。李居士向东昏侯请求,焚烧南岸的民房开辟战场,从大航以西、新亭以北的房屋全部被烧毁。萧衍的弟弟们都从建康逃出投奔军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冬十月甲戌日,东昏侯派遣征虏将军王珍国、军主胡虎牙率领十万多名精锐士兵在朱雀航南列阵,宦官王宝孙手持白虎幡督战,拆毁朱雀航、背水列阵,以断绝士兵退路。萧衍的军队略微后退,王茂直接下马,单刀直入敌方军阵,他的外甥韦欣庆手持铁缠槊护卫他,冲击东昏侯的军队,敌军阵地当即被攻破。曹景宗指挥军队乘胜追击,吕僧珍纵火焚烧敌军营垒,将士们都殊死作战,鼓噪之声震动天地。王珍国等各路军队无法抵抗,王宝孙严厉辱骂各位将帅,直阁将军席豪愤怒之下冲入敌阵战死。席豪是勇猛的将领,他一死,士兵们彻底崩溃,跳入淮河淹死的人不计其数,尸体堆积得与朱雀航平齐,后来的士兵踩着尸体渡过淮河。于是东昏侯的各路军队望见这种情形都溃散了。萧衍的军队长驱直入抵达宣阳门,各位将领率军逐渐前移。

陈伯之驻扎在西明门,每当城中有投降的人出来,他总是呼喊着与他们低声交谈。萧衍担心他再次反叛,就秘密对他说:“听说城中很多人怨恨你献出江州投降,想要派遣刺客刺杀你,你应当多加防备。”陈伯之不相信。恰逢东昏侯的将领郑伯伦前来投降,萧衍让郑伯伦去见陈伯之,对他说:“城中人非常怨恨你,想要派遣使者用封赏引诱你,等你再次投降,就会活生生割掉你的手脚;如果你不投降,又会派遣刺客杀你。你应当深切防备。”陈伯之感到恐惧,从此不再有二心。

戊寅日,东昏侯的宁朔将军徐元瑜献出东府城投降。青、冀二州刺史桓和率军入京救援,驻扎在东宫。己卯日,桓和欺骗东昏侯,说要出城作战,趁机率领部众前来投降。光禄大夫张瑰放弃石头城返回宫城。李居士献出新亭向萧衍投降,琅邪城主张木也投降了。壬午日,萧衍镇守石头城,命令各路军队攻打宫城的六座城门。东昏侯焚烧城门内的营署、官府,驱赶逼迫士民全部进入宫城,关闭城门固守。萧衍命令各路军队修筑长围围困宫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