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突破世界级壁垒的感觉,并非轰然洞开一扇门,更像是某种一直存在的、隔在感知与真实之间的毛玻璃,被悄无声息地擦得透亮。
世界的声音和纹理变得前所未有的清晰。神崎凛司站在训练场上,甚至能“听”到网球切开空气时,气流最细微的呜咽与震颤。
体内那股源自异世、曾经需要小心翼翼引导才能勉强驾驭的元素之力,如今温顺地流淌在血脉深处,与他的肌肉纤维、神经末梢、乃至每一次呼吸和心跳同频共振。
这是一种更深层次的“掌控”。
不再是被动地使用力量,而是像雕塑家面对原石,开始了主动的雕琢。
他不再满足于将“雷旋”或“冰墙”作为固定的技能模板来释放。
那在他现在看来,过于笨拙,像小孩挥舞现成的沉重武器,缺乏创造性的乐趣与精准。
他的目光投向了力量运作的更深处,开启了一场孤独却充满兴味的“再创造”。
训练场边缘那个相对独立的练习区,成了他消耗时间最多的地方。
这里的击球声单调而重复,缺乏正式比赛的激烈火花,反而更像是一位工匠在寂静的作坊里,耐心打磨一件精密器具时发出的声响。
他在锤炼他的“天雷”。但现在的“天雷”,追求的目标早已超越了单纯的视觉震撼与破坏力。
他一次次地挥拍,心神沉浸其中,感受着那狂暴的雷霆之力在拍线之间被强行约束、凝聚、压缩。
这个过程,犹如将咆哮奔涌的瀑布,硬生生压制成一道凝练而激射的水刀。
无数次的尝试与微调后,最终离拍而出的“天雷”,只伴随一声短促到几乎被忽略的尖锐破空声,电光内敛,色泽近乎一种危险的灰白,速度与穿透力却提升了数个层级。
当然,这些在“实验室”里诞生的成果,必须投入真正的实战熔炉中检验。
他与拉尔夫·莱因哈特和奇柯·巴连廷的练习赛频率显着增加了。
奇柯·巴连廷那种跳脱不羁、天马行空的球风,是测试新招数应变能力和诡异程度的绝佳试纸。
他那不按常理出牌的击球选择,总能逼出神崎在仓促间对力量进行微调的本能。
而拉尔夫·莱因哈特,则是那块无可替代的、最坚硬的试金石,也是一面清晰无比的镜子。
与拉尔夫的对决,每一次都像是一场精密的外科手术,冷静、高效,直指核心。
神崎会刻意在关键分上,尝试使用改良后的“天雷”,企图用那种高频震颤与瞬间加速,撕裂拉尔夫那如同钢铁堡垒般稳固的比赛节奏。
但拉尔夫的适应能力强得令人心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