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瑶总会睁着乌溜溜的大眼睛,专注地看着姐姐,偶尔发出的回应声。

王刚则总是小心翼翼地靠近摇篮:瑶瑶,哥哥回来啦!

这时总会被保育员婶子笑着提醒:王刚,小声些,妹妹刚睡醒。

家里也因为这个小生命的加入,增添了许多琐碎却温馨的日常。晚饭后,李秀兰和王红总会凑在煤油灯下,一边闲聊,一边用柔软的旧布给瑶瑶缝制小衣裳。

妈,你看这个袖子这样缝行吗?王红举着手里的半成品。

再宽松些,细伢子长得快,要留点余地。

王建国虽然笨手笨脚,但也会在饭后站在摇篮边,看着小女儿出神。这个在车间里能精准调试精密设备的七级钳工,面对这么小的婴儿时总是格外谨慎。

你呀,看孩子像看什么精密仪器似的。李秀兰每次看到都要笑话他。

这么小的孩子,当然要仔细照看。王建国认真地说,目光始终没有离开女儿。

王超则继续扮演着物资补给官的角色。奶粉、奶瓶、爽身粉、柔软的纱布巾...他总是能用朋友捎来的这个万能的理由,适时地填补着养育幼儿的各类需求。

超儿,你这朋友可真周到,连这么软的纱布巾都能弄到。李秀兰有一次忍不住感叹。

他在供销系统工作,门路广。王超面不改色地编着理由。

这天晚上,一家人吃完饭,正围着堂屋的桌子闲聊。瑶瑶被放在铺了厚褥子的竹编摇篮里,王玥拿着那个崭新的、色彩鲜艳的摇铃,在她眼前轻轻摇晃,发出清脆的声响。

忽然,一直盯着摇铃看的瑶瑶,咧开了没牙的小嘴,发出了一声清晰的笑声。

这笑声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一颗石子,瞬间在堂屋里漾开了涟漪。

呀!妹妹笑了!王玥第一个惊喜地叫出声,手里的摇铃都忘了摇。

真的笑了!王红也立刻凑了过去,脸上洋溢着喜悦。

李秀兰放下手里的针线,脸上的皱纹都笑开了花:哎呦,我的小乖乖,会笑啦!再笑一个给妈妈听听!

连在看报纸的王建国都忍不住放下了报纸,快步走到摇篮边:我看看,我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