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八章:洪城初印象

车站外的喧嚣与亲人相见的激动渐渐平复,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踏上陌生土地的新奇和回到大家庭的温暖。大伯王平安早已安排好了两辆牛车,招呼着大家把行李放上去。

走,先回家!你嫂子在家已经把饭都准备好了,就等你们到了开席!王平安爽朗地笑着,安排王建国、李秀兰带着王刚王玥坐一辆车,爷爷奶奶坐另一辆,王超、王红和王燕则提着部分行李,跟在车旁步行。

车夫甩了个响鞭,牛车慢悠悠地启动,驶离了嘈杂的车站。王超跟在车旁,一边照看着车上的奶奶,一边好奇地打量着这座父亲出生、却对自己而言完全陌生的省城。

洪城的街道比南水县宽阔许多,两旁栽种着高大的大樟树,枝叶繁茂,投下大片荫凉。楼房明显更高,虽大多也是灰扑扑的色调,但样式更多样,偶尔还能看到几栋颇有年代感的西式建筑夹杂其间。

路上的自行车流如同潮水,叮铃铃的铃声不绝于耳,偶尔有卡车和吉普车驶过。行人的衣着虽然仍以蓝、灰、黑为主,但款式和整洁度明显优于县城,偶尔还能看到穿着列宁装、梳着整齐辫子的年轻女性,显得格外精神。

空气中弥漫着城市特有的气息——煤烟、灰尘、隐约的工业废气味,还有路边小吃摊传来的食物香气。街边的店铺招牌林立,供销社、百货大楼、国营饭店、新华书店……规模和气派都远非南水可比。墙上刷着更大的标语和宣传画,内容也更具有省城的政治高度。

变化真大啊……王建国看着街景,喃喃自语,眼神复杂。他离开时,洪城远没有这般现代化的景象。

奶奶坐在牛车上,朝着王超招手:超儿,你看那边,那是洪城百货,里面东西可全了……那边是工人文化宫,有时候放电影、演节目……你爷爷就在前面那条街上的老厂子上班,教教新人,带带徒弟……老人的话语里充满了对这座城市的熟悉和归属感。

王刚和王玥坐在父母那辆车上,小脑袋转来转去,眼睛都不够用了,看着路上偶尔驶过的吉普车,发出低低的惊呼。

牛车晃晃悠悠地拐进一条相对安静的街道,两旁是整齐的红砖楼房,看起来比之前的建筑要新一些。最终在一栋三层楼房的单元门前停下。

到了到了!这就是咱家!王平安上前扶老人下车。

大伯家住在二楼,是一个小三室的单元房。虽然面积不算很大,但布局紧凑,有独立的厨房和卫生间,在这年代已经算是相当好的居住条件了。屋内收拾得干净整洁,墙上挂着像和几张奖状,家具虽然老旧,但擦拭得一尘不染。

大伯母周氏系着围裙从厨房迎出来,脸上堆满了热情的笑容:可算到了!路上累坏了吧?快,快进屋歇着!建国,秀兰,房间都给你们收拾好了!红儿,超儿,你们住这边……刚儿和玥儿跟爷爷奶奶挤挤……

一番热情的安顿和寒暄后,热气腾腾的饭菜端上了桌。虽然只是家常菜,但明显比平日王家吃的要丰盛些,有鱼有鸡,还有粉蒸肉和瓦罐汤,显然是精心准备的接风宴。一路的疲惫在熟悉的饭菜香和亲人的关怀中,渐渐消散。

饭后,大人们坐在客厅里喝茶聊天。王平安详细询问着南水老家的情况,王建国和李秀兰一一作答。爷爷奶奶则拉着王刚和王玥,问长问短,又把王超和王红叫到身边,仔细端详,眼里满是慈爱。

磊子和俊子去对象家送东西了,明天婚礼的事还有些细节要最后敲定。王平安解释道,新娘子家就在城东,不远。

王超将带来的礼物一一拿出来,送到各位长辈手中。爷爷摸着那瓶茅台酒,连连点头:好,好酒!奶奶拿着柔软的羊毛围巾,爱不释手。大伯一家收到烟、布料等礼物,也都十分高兴,直说王超太破费了。

自家人,不说这些。王超笑着,磊哥明天结婚,我们这点心意是应该的。

夜色渐深,王燕带着姐姐王红去她的房间睡。王俊的房间让给了王超。王建国和李秀兰则带着两个孩子去了爷爷那边的房子休息。王刚和王玥兴奋地在爷爷奶奶房间的大床上打滚,被李秀兰好一顿说才安静下来。

王超站在窗前,看着楼下街道上昏黄的路灯和偶尔驶过的车辆。洪城的夜晚,比南水喧嚣,但也更显沉寂。他能感受到这座城市与县城截然不同的脉搏,更强劲,也更复杂。

明天,就是王磊的婚礼。这将是他第一次参加这个时代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婚礼,也是王家在洪城亲友面前的第一次正式亮相。他心中既有对新人祝福的喜悦,也有一丝作为外地亲戚难免的疏离感和好奇。

窗外,城市的灯火在夜色中零星闪烁。洪城的第一天,在风尘仆仆的抵达和亲人温暖的包围中结束了。而明天,一场喜庆的盛宴即将拉开帷幕。

第二百三十八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