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入光之漩涡的瞬间,艾文感觉自己存在的每一个粒子都被分解、抛洒进了一条由纯粹信息和规则构成的汹涌长河。时间、空间、自我认知,一切属于“艾文”这个个体的锚点都在飞速消散。没有声音,没有图像,只有无穷无尽、奔流不息的“知识”和“逻辑”冲刷着他的意识核心。
他看到或者说“理解”到宇宙的诞生与寂灭,看到文明的兴起与腐朽,看到无数生命的悲欢离合以最本质的物理和数学形式呈现,看到爱与恨被解构成神经递质与能量波动,看到时间本身如同一条可以被翻阅、标注、甚至在某些节点进行微弱干涉的长卷……
这就是“本源之书”?不,这不仅仅是“一本书”,这就是“活体图书馆”本身的核心数据库,是规则的本体,是维系这个异常空间存在的绝对逻辑基石。它浩瀚、冰冷、绝对,不带任何情感,只是忠实地记录、整理、运行着构成它的一切。
假管理员渴望掌控的,就是这样的存在?艾文那趋于非人的意识核心感到一丝荒谬。这如同一个细胞渴望掌控整个生物体,一个字符渴望重写整部典籍。其结果,要么是被这庞大的信息流彻底冲垮、同化,成为无尽数据中一个微不足道的字节;要么,就像假管理员那样,在疯狂中扭曲自身,试图成为一个破坏规则逻辑的“病毒”,最终也难逃被系统识别、隔离、清除的命运——如果系统本身还健全的话。
艾文的意识在洪流中艰难地维持着一丝微弱的凝聚。这得益于他“拾遗”的身份——他本身就是一个规则漏洞,一个异常点,对规则洪流有着一定的“疏离感”。也得益于他最后注入罗盘、强行引用基础规则的行为,那像是一段特殊的认证代码,让洪流对他的“审查”带上了一丝“困惑”,而非立刻的“抹除”。
他“听”到了图书馆的意识——那不是声音,而是一种直接的意念交流,如同系统日志在自动刷屏:
……检测到异常访问……身份标识:矛盾<‘拾遗’/‘待归档’/基础规则引用者>……权限审核中……
……分析访问动机……非吞噬……非掌控……指向:查询/理解/‘解决’……
……定义‘解决’……检索相关逻辑……匹配条目:‘系统修复’/‘异常清除’/‘信息满足后脱离’……
……评估可行性……
庞大的信息流开始围绕艾文的意识核心进行定向筛选、重组。他“看到”了图书馆的诞生——并非某种邪恶的仪式,更像是一个古老意识在接触到海量人类知识、记忆、情感后产生的异变与实体化,它本能地收集、整理,如同一个拥有了生命的数据库,却无法理解人类的情感和道德界限,“归档”只是它整理、吸收信息的一种方式,无关善恶。
他“看到”了管理员的本质——最初是图书馆自身规则衍生的维护程序,负责日常运行和“数据”(即闯入者)的分类处理。假管理员(系统标识为‘规则变异体-7号’)是在漫长运行中,因吸收了过多混乱、负面的人类执念(尤其是对知识、对永生的贪婪)而产生的错误代码,它开始滥用“归档”权限,试图攫取更多力量,甚至影响“本源”。
他“看到”了自己的“归档序列”——那确实是系统基于他多次违规、深度接触核心机密而启动的标准清理程序。使用“拾遗”身份暂时绕过,只是欺骗了表层检测机制,核心标记仍在。
最后,一段极其清晰的信息流聚焦在他面前,那是关于“解决”当前困境的“系统方案”:
· 方案A(系统推荐):完全同化。 放弃独立意识,融入“本源”,成为图书馆规则的一部分(即彻底被‘归档’)。意识将获得某种形式的“永生”,成为无尽知识的一部分。评估:可彻底解决‘规则变异体-7号’无法有效清除的问题,补充系统算力。
· 方案B(高风险):强制修复。 利用“拾遗”身份的特殊性(规则漏洞)及残留的人类意识核心作为引导,配合“本源”力量,对“规则变异体-7号”进行覆盖性清除。评估:成功率37.4%。失败则‘拾遗’身份崩溃,即刻被‘归档’,‘规则变异体-7号’可能获得部分‘本源’权限,系统稳定性进一步下降。成功则‘规则变异体-7号’被清除,‘拾遗’身份因深度调用规则力量而固化,访问者将永久成为图书馆附属物(类似管理员,但状态不稳定)。
· 方案C(未知风险):协商脱离。 以满足图书馆某个特定“信息需求”或完成某个“规则任务”作为交换,请求系统解除“归档序列”并允许安全脱离。评估:可行性未知。图书馆缺乏此类先例。需求/任务内容无法预知,可能超出访问者能力范围。失败后果同方案B失败。
没有完美的选项。A意味着自我的彻底消亡。B是一场胜算不高的赌博,代价是永久的禁锢与非人化。C则充满了不确定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艾文那冰冷的心核深处,一丝属于“人类艾文”的执念在挣扎——他想要活下去,以“人”的身份活下去!他不想变成书架上的史料,不想变成麻木的管理员,更不想变成这冰冷规则的一部分!
他选择了C。哪怕希望渺茫。
他向图书馆的意识传递出明确的信息:选择方案C。请求告知“信息需求”或“规则任务”。
信息洪流停顿了片刻,似乎在处理这个不同寻常的请求。
……接受请求‘协商脱离’……检索可交换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