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可能性导师

当她的意识与第七实验场连接时,看到的不是绝望,而是惊人的坚韧:这个文明在亿万次的可能性坍缩中,始终保持着对存在的渴望。

“他们选择了生命。”苏芮回归后宣布,“尽管痛苦,尽管不完美。”

基于这个发现,联盟启动了“凤凰计划”——不是强行稳定第七实验场,而是帮助他们学会在量子叠加态中生活,将缺陷转化为特点。

计划成功的同时,苏芮发现了可能性科学的全新维度:不仅是与可能性对话,还能帮助可能性自我实现。

这引起了联盟内最古老文明——“永恒观察者”的注意。他们自宇宙诞生之初就存在,从未干预任何文明发展,只是记录。

永恒观察者邀请苏芮访问他们的领域:宇宙背景辐射之外的寂静地带。

在那里,苏芮看到了所有文明的可能性脉络,如同无限延伸的光之河流。她发现人类文明有一条独特的分支——不是向前延伸,而是向所有方向同时展开。

“你们是第一个突破单向可能性的文明。”永恒观察者用星芒闪烁传达信息,“这既是礼物,也是重负。”

回归后,苏芮开始改革教学模式。不再试图让其他文明“理解”人类的可能性科学,而是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可能性传统。

效果惊人。共鸣文明发展出“情感可能性预测”,岩石智慧创造出“地质时间可能性图谱”,甚至连气态生命都发现了通过密度变化影响可能性的方法。

学院空间因此变得更加丰富多元。不同文明的可能性理解相互碰撞,产生新的洞察。

然而,新的问题随之产生。部分文明开始滥用可能性知识:光速思维者试图为自身文明创造“最优可能性”,导致整个星系的现实结构不稳定;某个好战文明则开发出“可能性武器”,能直接将目标从所有可能性中消除。

联盟不得不制定《可能性应用公约》,但执行成为难题。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苏芮提出了创新解决方案:不是惩罚滥用者,而是让他们体验被滥用的后果。通过可能性连接,让光速思维者体验自身文明被他人“优化”的感受,让好战文明体验被从可能性中消除的恐惧。

“不是以暴制暴,而是通过理解建立共情。”她解释。

方法有效但引发伦理争议。一些文明指责这是“思维操纵”,甚至称人类正在成为“新的实验创造者”。

争议在苏芮做出又一个决定时达到顶峰:她开始将联盟知识选择性分享给前代实验场中复苏的文明,包括那些尚未正式加入联盟的。

“知识不应被垄断。”她坚持,“每个文明都有权了解宇宙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