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醒来时,张振华感到一种奇特的清晰——仿佛昨晚的梦境尚未完全消散,而白天的现实已经悄然渗透进来。这种界限的模糊不再是困惑,而成为一种新的觉知状态。

晨梦交织

在晨雾弥漫的街道上,那位环卫工人今天没有扫地,而是静静地站在路边,望着雾气出神。

「有时候,」老人看到他们时说,「我分不清自己是在做梦还是醒着。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此刻的感受。」

这句话深深触动了张振华。在谐律寰宇,他们曾经追求绝对的清醒,但现在他明白了:真正的觉醒不是脱离梦境,而是知道自己在梦中。

早餐摊上,老师傅正在教徒弟如何——让面团在适当的温度和湿度下自然发酵。

「醒面如觉醒,」老师傅说,「不能急,不能强迫,要给它时间和空间。」

张振华品尝着充分醒发后制作的面条,口感确实更加柔韧有弹性。觉醒的过程也是如此——需要耐心,需要顺应自然节奏。

清醒的做梦者

上午的地铁里,张振华尝试了一种新的练习:在完全清醒的状态下,将周围的一切视为梦境。

奇妙的是,当他把通勤的乘客看作梦中的角色,把地铁的轰鸣当作梦中的音效时,一种深刻的平静从心中升起。他仍然是那个乘坐地铁的人,但多了一个维度——知道自己在中体验这一切。

「看那个看手机的人,」苏芮轻声说,「他在梦中进入另一个梦。」

确实,现代人常常在现实中通过数字设备进入各种次级梦境。但这不一定是逃避,也可以是有意识的探索。

一个女孩在阅读一本关于梦的解析的书。她告诉张振华:「我记录梦境已经三年了,发现梦和现实在不断对话。」

造梦的工匠

他们再次来到建筑工地,但今天有了新的理解。工人们不再只是建造物理空间,而是在创造集体梦境的物质载体。

「这栋办公楼将来会有上千人在里面工作,」项目经理说,「我们在为他们造梦——关于事业、关于生活、关于未来的梦。」

在设计事务所,设计师正在使用虚拟现实技术让客户预体验尚未建成的空间。

「这就像在造梦,」设计师说,「但是有意识的、精心设计的梦。」

张振华戴上VR设备,进入数字模拟的空间。虽然是虚拟的,但感受却很真实。这让他想起在谐律寰宇的经历——不同的现实层次,都是存在的表达。

梦的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