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终极目的

沉默。

夜风卷过破碎的车窗,带来远处都市的喧嚣余烬,却在此地凝结成一种近乎固态的寂静。

布莱斯·韦恩站在那里,裸露的面孔在残骸与应急灯交错的光影中明灭不定,像一尊正在经历内部龟裂的石像。

他下颌的线条紧绷着,显示出剧烈的内心角力。

我的话语,像投入平静深潭的石块,激起的涟漪并未消散,反而不断扩散,冲击着他认知堤岸的每一寸。

良久,久到伊莎贝拉都忍不住调整了一下站姿,发出几乎微不可闻的衣料摩擦声,他终于开口了。

“也许……你是对的,西拉斯。”

声音干涩,像是久未使用的齿轮开始转动,带着一种疲惫的、被迫的承认。

他那双曾充满锐利审视的眼睛,此刻流露出一种罕见的迷茫与动摇。

“但是……你的做法,是不是过于……偏激和极端了?

也许,你应该更审慎地……考虑一下后果。”

啊,审慎。多么熟悉而无力的词语。

我微微一笑,语气不自觉地放缓,带上了一种仿佛与老友推心置腹的温和——尽管这位“老友”刚刚还想把我置于死地。

“我的朋友,布莱斯。”

我刻意加重了这个称谓,观察着他脸上细微的反应。

“审慎?瞻前顾后?

在历史的长河中,我见过太多因‘审慎’而错失良机,最终导致更大灾难的例子了。”

我的思绪飘向那些泛黄的书页和褪色的记忆。

“想想看,尼古拉二世的杜马会议,那些温吞的改革承诺,最终换来了什么?

不过是延迟了崩溃,并使其以更惨烈的方式爆发。

再想想张伯伦先生从慕尼黑带回的那张‘一代人的和平’,他的‘审慎’,最终喂饱了怎样的野心?”

我摇了摇头。

“在真正的危机——系统性的、深入骨髓的危机面前,过度的权衡、对所有细枝末节的考量,往往是最愚蠢的选择。

那不是审慎,那是怯懦,是面对复杂现实时的智力瘫痪。”

我抬起手,轻轻拂过自己袖口上一处几乎看不见的褶皱。

“我对我历经时间检验的智慧,有着充分的自信。

布莱斯,我并非理论家,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虽然这句话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解读。

但我确实更像…嗯,让我想想…或许像你们那位不太被主流称颂,却以惊人意志力塑造了纽约轮廓的罗伯特·摩西?

或者更古老些,像那个起草了你们宪法序言,却始终带着清醒的现实主义眼光看待人性的古弗尼尔·莫里斯?

他们都是实干家,在必要的时候,懂得如何切割和塑造,哪怕手段并不总是那么…温情脉脉。”

“那你想怎么做?”

韦恩的声音里带着一丝急切,他似乎试图将我的意图拉回到他熟悉的框架中去。

“去白宫,用你的影响力或者…别的什么手段,逼迫那位民选总统退位?

迫使国会撤回那些灾难性的政策?

还是利用你渗透的力量,对立法机构施加压力?”

我几乎要失笑出声。

他的想象力,仍旧局限于这种…外科手术式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