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这时,一个小兵跑进来,兴奋地说:“将军,有您的信!”
徐骁一听,眼睛都亮了,一下子从床上坐了起来,说:“真的吗?快拿给我!”
小兵把信递给徐骁,徐骁的手都有点颤抖。他小心翼翼地打开信,一看,果然是吴素写的。信里的内容:吴素离开徐骁后去西蜀的经历,并且目前已经返回吴家剑冢。并在最后写了,不久的将来,便来辽东找徐骁,共赴白首之约。
徐骁看着信,眼泪都快流下来了。他拿着信,在营帐里走来走去,嘴里不停地说:“媳妇儿,你终于来信了,我在这里等着你的到来。”
……
在收到吴素的来信后,徐骁率领手下的八百号黑甲铁骑重返辽东,他想要在辽东等着吴素的归来。但因辽东目前是一方诸侯的势力,所以徐骁将自己的队伍安排在辽东城外的山谷处,自己则带着几个亲信来到城内。
这一日,徐骁坐在辽东城内临时搭建的议事厅中,眉头紧锁,眼神中透露出思索的光芒。经过数日的考量,他深知辽东虽是一方之地,但若想成就更大的霸业,就必须脱离这相对局限的辽东,进军中原。中原大地,那是权力与财富的汇聚之地,也是英雄豪杰逐鹿的舞台。然而,眼前却横亘着诸多地方割据势力,他们就像一道道坚固的藩篱,将辽东与中原隔离开来。
徐骁心里明白,要进军中原,首要任务就是突破这些地方割据势力的封锁。而辽东城,作为辽东地区的重要枢纽,战略地位不言而喻。若能攻占整个辽东城,不仅可以整合辽东的资源和兵力,还能以此为跳板,之后可向西攻占辽西,最后经雄孩关进入中原。
同时,死战也是他计划中的一部分,他深知,在乱世之中,只有通过一场场硬仗,积累足够的资本,才能在这残酷的权力游戏中站稳脚跟。
“将军,如今我们兵力虽不算雄厚,但士气高昂,若要攻占辽东城,需得好好谋划一番。”其中一个亲信在一旁说道。
徐骁点了点头,说:“李明所言极是,辽东城城墙高大坚固,守军也不容小觑,我们不可轻敌。你且说说,你有何良策?”
李明沉思片刻后,缓缓说道:“将军,辽东城虽固,但并非无懈可击。我们可先派人打探城中虚实,了解守军的布防情况。同时,我们可以利用夜色掩护,派一支精锐部队绕到城后,制造混乱,吸引守军的注意力,然后主力部队从正面发起进攻,如此里应外合,或许有胜算。”
徐骁听后,眼睛一亮,说:“此计甚妙!不过,绕到城后的精锐部队必须是我军中的精英,且要熟悉地形。此事就交由王虎去办,他身手矫健,对辽东地形也颇为熟悉。”王虎领命而去,开始挑选精锐士兵,准备执行任务。
接下来的几天里,王虎带着数十人的一队人马,乔装打扮成普通的百姓,混入了辽东城。他们在城中四处打听消息,观察守军的布防情况。经过一番细致的探查,他们发现辽东城的东门防守相对薄弱,而且守军在夜晚容易松懈。
王虎将这一消息带回了营地,徐骁听后,心中大喜。他立刻召集众将,商议具体的作战计划。“将军,既然东门防守薄弱,我们不妨将主力部队的进攻方向定在东门。同时,王虎带领的精锐部队从城后突袭,吸引守军注意力,让他们首尾不能相顾。”副将张勇说道。
徐骁点了点头,说:“张勇所言有理。不过,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在进攻之前,我们还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传令下去,让士兵们好好休息,养精蓄锐。同时,准备好足够的攻城器械,如云梯、投石机等。”
在准备攻城器械的过程中,工匠们日夜赶工。他们用粗壮的木材制作云梯,用石头和绳索组装投石机。徐骁亲自到工匠营中查看进度,鼓励工匠们说:“诸位辛苦了,这些攻城器械对我们此次攻城至关重要,希望大家能加快速度,保证质量。”工匠们听了,纷纷表示一定会尽心尽力。
与此同时,徐骁还派人在辽东城周围设置了多个暗哨,密切关注着守军的动向。一旦发现守军有异常举动,就能及时做出应对。整个营地都弥漫着一种紧张而又兴奋的气氛,士兵们都知道,一场大战即将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