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离阳帝梦统中原 太岁荐骁探将才

从那以后,赵礼与杨太岁结下了深厚的情谊。赵礼将杨太岁视为手足,在他心中,杨太岁不仅是救命恩人,更是难得的知己。当赵礼登基后,他深知离阳王朝需要像杨太岁这样的人才来辅佐。于是,他三顾两禅寺,诚心诚意地邀请杨太岁入朝。杨太岁被赵礼的诚意所打动,最终决定离开两禅寺,投身朝堂,为离阳王朝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杨太岁名为慈悲僧人,实则有着法家毒士的谋略与手段。在朝堂上,他深知权力的游戏规则,善于运用各种策略来维护国家的利益与稳定。他以法家思想为指导,强调法律的权威与公正,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提高了国家的治理效率。同时,他又巧妙地运用儒家的仁义之道,安抚百姓,赢得了民心。

然而,杨太岁却婉拒了国师的头衔。在他看来,头衔不过是一种虚名,他更注重的是实实在在地为国家和百姓做事。他默默地在幕后运筹帷幄,为赵礼出谋划策,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在离阳王朝与其他国家的外交斗争中,他凭借着自己的智慧与谋略,巧妙地周旋于各国之间,为离阳王朝争取了最大的利益。

杨太岁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既是佛门的高僧,又是朝堂的智者;既是儒释道三教的集大成者,又是法家毒士的代表。他用自己的智慧与才华,在离阳王朝的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的故事,如同一段动人的乐章,在岁月的长河中奏响,激励着后人不断追求知识与智慧,为国家和民族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

如今,杨太岁可是赵礼的亲信,两人从十几岁就相识相知。在朝堂上,他们相互扶持,共同面对诸多风雨。杨太岁为人正直,忠心耿耿,对赵礼忠心不二。他不仅在政治上有着卓越的才能,在军事上也有着丰富的经验。他曾经多次带领离阳王朝的军队取得胜利,为离阳王朝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棋盘上,黑白棋子纵横交错,就像这复杂的局势。每一颗棋子都代表着一种势力,每一步棋都可能影响到整个局势的走向。赵礼明显心不在焉,手中的棋子迟迟没有落下,眼神游离,心思早已飘到了那遥远的统一大业上。他的脑海中不断浮现出中原九国的地图,思考着如何才能打破这僵局,实现统一。

杨太岁敏锐地察觉到皇帝赵礼的情绪异常,他缓缓放下手中的棋子,动作轻柔,生怕发出一点声响会惊扰到皇帝。然后,他稍稍向前倾身,轻声问道:“陛下,微臣观今日之您,似有心事缠绕,可否告知微臣,究竟是何事让陛下如此心神不宁呢?”他的声音轻柔而温和,宛如春日里的微风,轻柔地吹拂过赵礼的心田。

赵礼凝视着眼前这位与自己情同手足的臣子,心中的烦闷如决堤的洪水一般,瞬间倾泻而出。他沉重地叹了口气,缓缓说道:“杨爱卿啊,朕这一生,最大的心愿便是能够统一中原,让我离阳王朝的江山永固。然而,如今朝中却无良将可用,这让朕每日忧心忡忡,夜晚更是难以入眠啊。”他的话语中流露出深深的无奈和疲惫,仿佛一个在黑暗中徘徊、迷失了方向的孩子,让人不禁心生怜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杨太岁静静地聆听着皇帝的倾诉,待赵礼说完后,他沉默片刻,深思熟虑一番,心中渐渐有了一个主意。于是,他稍稍欠身,恭敬地说道:“陛下,老臣倒是有一人可以推荐给陛下,只是不知当讲不当讲。”他的目光坚定而自信,似乎已经胸有成竹,找到了应对当前困境的方法。

赵礼听到杨太岁的话后,原本有些萎靡不振的精神瞬间变得亢奋起来,就如同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中突然瞥见了一丝微弱的曙光一般。他的双眼猛地一亮,身体不由自主地微微前倾,双手更是如同铁钳一般紧紧地抓住了椅子的扶手,似乎生怕错过杨太岁接下来所说的任何一个字。

杨太岁见状,心中稍安,他深吸一口气,让自己的情绪稍稍平复下来,然后用一种沉稳而有力的声音说道:“陛下,不知您可曾听闻过徐骁此人?”

这一句话,仿佛在平静的湖面上投下了一颗巨石,激起千层浪。老皇帝的眉头紧紧地皱了起来,他开始在自己的脑海中飞速地搜索着关于“徐骁”这个名字的记忆。

刹那间,无数的画面在他的脑海中如幻灯片一般不断闪现。有金戈铁马、喊杀震天的战场厮杀,有朝堂之上群臣激辩、唇枪舌战的激烈争论,然而,尽管这些场景如此繁多,他却始终未能在其中找到与“徐骁”相关的任何一点蛛丝马迹。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老皇帝的眉头越皱越紧,终于,在经过了漫长的沉默之后,他迟疑地开口说道:“莫不是那个从锦州一路杀至辽西,最终入主中原的人?”他的语气中明显带着一丝疑惑和不确定,似乎对自己的答案也并不是十分有把握。

杨太岁沉默不语,只是微微颔首,表示对赵礼的猜测表示认可。他的目光深邃而锐利,其中蕴含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赏之意,似乎在肯定赵礼的敏锐洞察力。

老皇帝见状,顿时来了兴致,他身体微微前倾,迫不及待地追问道:“哦?倒是听闻过此人,据说他之前还曾冒雨前往兵部借调了三百人马。难道此人真有如此大的能耐不成?”老皇帝的话语中流露出明显的期待之情,仿佛他已经看到了离阳王朝一统天下的曙光。

杨太岁的脸色变得凝重起来,他缓缓开口,语气沉稳而有力:“陛下所言极是,此人确实颇有本事,听说他借了三百人马一年以来,一路过关斩将,如今转战中原后更是实力更是空前壮大!若是能让他为朝廷所用,定当会为陛下的一统中原有着无比的作用。”

老皇帝赵礼听着杨太岁的话,若有所思地点着头说道:“可是,他真的能够为我离阳效力吗?而且就算他愿意为我离阳效力,又能达到何种程度的忠诚呢?”

面对老皇帝的质疑,杨太岁并未急于回答,而是回忆起了自己与徐骁的一面之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