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他还安排了大量的士兵在城墙上巡逻,严密监视徐家军的动向。士兵们手持武器,眼神警惕地注视着远方,不放过任何一个可疑的迹象。
除了加强防御之外,北汉皇帝还派人前往各国求援,尤其是东越国。他深知东越国是北汉最有可能得到支援的国家,东越国与北汉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和密切的政治、经济联系。于是,他派出了能言善辩的使者,携带重礼前往东越国。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使者一路快马加鞭,日夜兼程,终于见到了东越国国王。使者声泪俱下地说道:“大王,如今北汉危在旦夕,徐骁率领的徐家军如猛虎般势不可挡,北汉已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若北汉被徐骁攻克,那么离阳的下一个目标必将是东越国。大王与我国素来交好,两国之间有着深厚的情谊和共同的利益。若此时能出兵相助,共同对抗徐骁,待击退徐骁后,我国愿与东越国共享天下,共同开创繁荣昌盛的新局面。”
东越国国王听后,心中暗自思量。他深知徐骁的野心和实力,徐骁统一中原的野心早已昭然若揭。他也担心若北汉被灭,离阳会对东越国构成威胁,使东越国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于是,他答应了北汉的请求,决定出兵支援北汉。
北汉皇帝得到东越国答应出兵的消息后,心中大喜。他立刻开朝会,与朝堂百官商议作战计划。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最终制定了详细的作战方案,让东越军队绕道徐家军后方,待时机成熟后,与北汉大军前后夹击徐家军,一举将徐家军消灭,扭转北汉的危局。
徐骁虽然已经率领徐家军抵达北汉都城外围,但他并没有急于发动进攻。他深知北汉都城防守严密,城墙高大坚固,守军众多且训练有素。若贸然强攻,必然会造成巨大的伤亡,而且还不一定能取得胜利。于是,他一边命令士兵们休整待命,养精蓄锐,为即将到来的大战做好准备;一边派出大量的探子,打探北汉国内的动静以及东越国的动向。
几天后,探子传来消息,称东越国已经答应出兵支援北汉,并且正在秘密调集军队,准备绕道徐家军后方。徐骁听后,心中微微一凛,但他并没有慌乱。他深知,这是一场智谋与勇气的较量,只要自己应对得当,就能够化解这场危机。
徐骁立刻召集赵长陵和李义山,一同商讨对策。赵长陵率先开口,他目光坚定,建议道:“将军,我们可以派出一支奇兵,这支奇兵需由最为精锐的士兵组成,他们要具备敏捷的身手和顽强的斗志。提前埋伏在东越国军队的必经之路上,待其进入埋伏圈后,一举将其歼灭。这样,就可以消除东越国对我们的威胁,让我们能够专心攻打北汉都城。”
李义山却摇了摇头,沉思片刻后说道:“此计虽妙,但也有一定的风险。东越国军队并非等闲之辈,他们有着丰富的作战经验和狡猾的战术。若他们有所察觉,改变了行军路线,我们的埋伏就会落空。而且,我们若派出奇兵,必然会分散兵力,这对我们攻打北汉都城不利。一旦北汉趁机发动反击,我们可能会陷入两难的境地。”
徐骁沉思片刻后,说道:“两位谋士所言都有道理。我们不能被动地等待东越国军队的到来,我们要做好东越国背后侵袭的可能。可安排十万人于后方,这十万人要严阵以待,构建起坚固的防线,防止东越国军队的突然袭击。同时派人前往离阳朝廷,让陛下派人出兵东越,从源头上解决东越国这个隐患。只要东越国自顾不暇,就无法支援北汉,我们就能更加从容地攻打北汉都城。”
赵长陵和李义山听后,纷纷点头称赞,认为这是一个万全之策。于是,徐骁立刻按照计划行事。他精心挑选了十万人马,由一位经验丰富的将领率领,前往后方布防。同时,他派出信使,快马加鞭前往离阳朝廷。
几日之后,派去离阳的士兵回来后,来到徐骁面前,抱拳说:“将军,陛下已经派顾剑棠将军前往攻打东越。顾剑棠将军乃是我离阳的名将,他智勇双全,定能给东越国一个沉重的打击。”
徐骁听后,心中大定。他知道,有了离阳朝廷的支持和顾剑棠将军的出兵,东越国的威胁已经大大减轻。现在,他可以更加专心地制定攻打北汉都城的计划,为离阳的统一大业迈出坚实的一步。
————————————————
正所谓:
徐帅帐中聚贤良,长陵义山共参详。
北汉城坚兵虽弱,地势有凭心不慌。
东越与汉情谊厚,恐其援兵后方藏。
十万黑骑严阵待,护我后路稳如冈。
更遣信使离阳去,紧盯东越莫疏防。
且看徐公施妙策,一统山河志气昂。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