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高处的徐骁,俯瞰着眼前这支庞大的军队,心中涌起一股豪情壮志。他知道,接下来的这场大战,将是一场生死较量,关系到他们能否成功灭掉西蜀,也将直接影响到整个战局的走向。这场决战,不仅关乎着他们的生死存亡,更关乎着他们的荣辱兴衰。
西蜀方面,当得知徐家军正气势汹汹地大举来犯时,整个国家都陷入了一片紧张的氛围之中。西蜀皇帝心急如焚,立刻紧急召集文武百官,共同商议应对之策。
朝堂之上,众大臣们议论纷纷,各抒己见,一时间吵得不可开交。其中,一部分人主张坚守城池,他们认为西蜀有着坚固的城墙和充足的粮草储备,可以凭借这些优势与徐家军展开一场持久战。通过长期的消耗战,逐渐削弱敌人的实力,最终取得胜利。
然而,另一部分人却持有截然不同的观点。他们主张主动出击,趁徐家军长途跋涉、疲惫不堪之际,给予其致命一击。这样不仅可以打乱敌人的部署,还能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从而迅速结束这场战争。
面对两种截然不同的建议,西蜀皇帝感到十分为难。他深知这个决策的重要性,稍有不慎,便可能导致西蜀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毕竟,西蜀虽然是春秋九国之一,但并非实力最强的国家。不过,西蜀拥有剑阁天险和精锐的剑士,这是他们的优势所在。
小主,
剑阁地势险峻,大小剑山相连,宛如一道天然的屏障,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而西蜀剑皇苏茂更是率领着精锐的剑士们死守此地,使得剑阁成为了一座难以攻破的堡垒。
就在西蜀朝廷还在犹豫不决、举棋不定的时候,徐骁却早已胸有成竹、成竹在胸,他已经做好了充分的进攻准备,只待一声令下,便可如猛虎下山般直扑西蜀。
徐骁深知兵贵神速的道理,因此他果断地采纳了赵长陵提出的“速战速决”战略,主张长驱直入,直捣黄龙,直取西蜀的都城。经过深思熟虑和反复权衡,徐骁最终做出了一个大胆而又冒险的决定:派遣褚禄山率领一千精锐骑兵,如同一把锋利的匕首,从西蜀的小路突袭西蜀皇都,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
这一决策堪称神来之笔,不仅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更是让西蜀朝廷完全始料未及。而这一经典战例,也被后世誉为“千骑开蜀”,成为军事史上的一段佳话。
与此同时,徐骁自己则亲自率领大军,如同一把利刃,进攻镇守在西蜀都城的必经之路——剑阁。因为他深知,只有先攻克剑阁,才能一路畅通无阻地直击西蜀都城。于是,徐骁与赵长陵一同商议,精心谋划着这场关键战役的每一个细节,力求万无一失。
————————————————
正所谓:
西壁防线久攻磨,战火纷扬岁月拖。
义山忽献奇谋计,直指西蜀破困魔。
徐骁闻策心花放,赵褚同随意气豪。
十万黑甲如雷动,绕道奔袭气势高。
蜀道途中无劲敌,铁骑踏处似风飘。
剑阁遥望在咫尺,霸业初开路不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