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洪嘉北奔谋远计 离阳诡计多端起

徐骁率领徐家军攻破襄樊城那日,残阳如血,将整座城池映照得如同炼狱。离阳王朝的老皇帝赵礼端坐在龙椅之上,手中紧握着那份与徐骁早先立下的密约,眼中闪烁着复杂的神色。按照约定,徐骁的妻儿——吴素与年幼的徐凤年,本被软禁于丹铜关,此刻应被安全送回北凉。而徐骁,这位战功赫赫的将领,在完成使命后,也将率领残部返回北凉,坐镇西北三州,以三十万铁骑为离阳王朝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北大门,威慑那虎视眈眈的北莽。

胜利的号角在襄樊城上空回荡,徐骁却无心庆祝,他的心中只有远在丹铜关的妻儿。当得知吴素与徐凤年已平安启程北归,他长舒一口气,随即下令全军整顿,准备班师回朝——不,是回北凉,那个即将成为他们新家的地方。

回程的路上,徐骁与吴素并肩而行,徐凤年骑在父亲肩头,一家三口其乐融融。徐骁深知,虽然自己与离阳王朝之间因种种缘由产生了裂隙,但为了大义,为了这片土地上的百姓,他必须继续忍受,继续为离阳王朝南征北战。攻破西楚皇城神凰城,再取襄樊,这一路走来,徐骁的威名已响彻四海,但他心中最柔软的部分,始终留给那个远在北凉的家。

回到北凉,徐骁没有急于安顿军务,而是带着吴素游历北凉四州,想要在这片即将成为他们根基的土地上留下足迹。一日,他们来到了清凉山,此处三面环山,地势险要,仿佛是大自然特意为北凉打造的一道天然屏障。吴素站在山巅,望着眼前这片壮丽山河,眼中闪烁着向往的光芒。徐骁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一个念头在他心中悄然生根发芽。

回到徐家军大本营,徐骁立即召见了义子褚禄山,命他在清凉山上建造一座王府,作为徐家在北凉的新居。褚禄山领命后,思索三日,精心规划,最终决定将北凉王府建于清凉山之巅,既显威严又不失雅致。方案得到徐骁与吴素的认可后,褚禄山便带领一众工匠,开始了这场浩大的工程。

清凉山,位于北凉四州(凉州、陵州、幽州、流州)的中枢地带,其地势之险要,战略位置之重要,不言而喻。它不仅俯瞰着凉州城,更与幽西高原、凉西走廊等险要地形相连,形成了一道易守难攻的天然防线。褚禄山在设计北凉王府时,充分考虑了这些因素,将防御与居住功能完美结合,力求打造出一座既坚固又舒适的府邸。

北凉王府的建筑布局,堪称匠心独运。主体结构包括北凉王府邸、听潮亭、枢机阁、机造局等重要机构。听潮亭,这座后来因藏有天下半数武学秘籍而成为江湖三大禁地之一的建筑,从一开始就承载着非凡的使命。它高九层(对外宣称六层),每一层都藏有珍稀典籍与武学秘籍,是武者梦寐以求的圣地。而枢机阁,则是北凉军政指挥的中枢,李义山等谋士在此运筹帷幄,为北凉的未来出谋划策。机造局,则是一个秘密工坊,专门研发连弩“铁蒺藜”、重甲“山文铠”等先进军械,为北凉铁骑提供了强大的装备支持。

在防御设施方面,北凉王府更是做到了无懈可击。校尉驻守的十四处关隘,内外布防严密,配合三十万北凉铁骑的威慑力,形成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更有机关暗道遍布全府,使得整个王府宛如一座迷宫,真正实现了“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格局。

当北凉王府的设计稿呈现在徐骁面前时,他眼中闪过一丝满意的光芒。他牵着吴素的手,站在褚禄山面前,缓缓说道:“清凉山,不仅是地理上的屏障,更是我徐家军治北凉的政治中枢。这座王府,不仅要成为我们的家,更要成为北凉的象征,让世人知道,北凉有我在,便无人敢犯!”

半年后,北凉王府开府之日,徐骁没有邀请任何离阳王朝的官员,只邀请了自己的家人、六个义子以及阴才李义山等人。饭桌上,气氛融洽,仿佛真的就是一个大家庭在团聚。徐骁举杯,向在座的每一位表示感谢,感谢他们一直以来的支持与陪伴。

次日,众人一同游览北凉王府,被其宏伟壮观的建筑艺术所震撼。徐骁笑着问大家:“这王府里,可有你们喜欢的地方?尽管开口,我徐骁定当满足。”

众人面面相觑,一时无人应答。片刻后,身着黑色长袍,留着一撮小胡子的李义山率先开口:“将军,我刚才逛了一圈,感觉听潮阁不错。如今天下已经大一统,我这个阴才也该隐匿了。就让我隐入听潮阁吧,我会在那里继续为将军出谋划策的。”

徐骁闻言,爽朗一笑,答应道:“好!李兄,我答应你。不过你放心,我不会让你孤独的,我没事就来找你喝酒。”李义山微微一笑,心中已有了计较。自春秋大战后,他便隐入听潮阁,往后的二十年未踏出一步,以绿蚁酒为伴,身形枯槁如朽木,却为北凉布下了全局战略,成为徐骁最得力的智囊。

而北凉王府里的枢机阁与机造局,也在日后的岁月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枢机阁成为北凉军政决策的核心,李义山等谋士在此日夜操劳,为北凉的稳定与发展贡献了智慧与力量。机造局则不断研发出新型军械,为北凉铁骑提供了强大的装备支持,使得北凉在威震北莽及匈奴的战争中屡建奇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至于徐骁的六个义子,经过十几年的春秋战争洗礼,早已各展所长,成为北凉的中坚力量。坊间流传着关于他们的说法:“一虎二熊三犬”。一虎,指的是白衣兵仙陈芝豹,他智勇双全,后来更是成为儒圣进入陆地神仙境界;二熊,分别是白熊袁左宗与黑熊叶熙真,他们勇猛无比,是北凉铁骑中的佼佼者;三犬,则是褚禄山、齐当国、姚简三人,他们忠诚可靠,各有所长,为北凉立下了汗马功劳。

在这六人中,除了陈芝豹最具魅力外,最让人捉摸不透的便是褚禄山。他表面看似玩世不恭,实则心思缜密,是徐骁最得力的助手之一。在北凉王府的建设过程中,他展现出了非凡的才能与魄力,使得这座王府不仅成为了北凉的象征,更成为了徐家军团结与力量的象征。

对于六个义子的安排,徐骁可谓煞费苦心,他充分尊重并遵循了每个人自己的想法与志向,最终的结果,不仅让六人各展所长,更为北凉的稳固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陈芝豹,这位在灭六国后威震天下的将领,在军中享有“白衣兵仙”的美誉。同时,也因行事狠辣、手段无情而被人暗地里称为“小人屠”。一统天下后,他统辖着北凉最为精锐的「白羽轻骑」,这支骑兵在春秋战争中以其速度奇快、突击力强而着称,成为北凉军中的一把利刃。

陈芝豹不仅主导大型战役的指挥,更在春秋战中率军覆灭六国残余势力,为北凉的统一立下汗马功劳。徐骁封为北凉王后,他更是被任命为北凉军副帅,这一职位不仅彰显了他的地位,更让他成为制衡离阳朝廷对北凉军事渗透的重要力量。

袁左宗,号称白熊,是春秋战场上的一员猛将,他武艺高强,未逢敌手,即便是离十大高手之列,也仅差一线之遥。他二十一岁开始苦练刀法,虽曾输给顾剑堂一场,但此后便不再轻易在人前展露刀法,更添了几分神秘色彩。他的马上枪战技艺得传于徐偃兵,而徐偃兵又是陈芝豹师父枪王王绣的师弟,如此渊源,更让袁左宗在北凉军中地位超然。

春秋统一战后,他执掌北凉王牌骑兵「大雪龙骑军」,这支骑兵专精骑战突袭与边境防御,战时则兼任先锋大将,为北凉的边疆安全立下赫赫战功。

叶熙真,号称黑熊,又称右熊,他分管北凉半数谍报系统,擅长阳谋布局与政治博弈。在北凉的情报战中,他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不仅协助李义山推行「洪嘉北奔」计划,引导春秋遗民入北莽,更在幕后操纵着无数政治棋局,为北凉的利益最大化而殚精竭虑。作为已故赵长陵的徒弟,他的思想深处始终保持着师傅的遗志——认为陈芝豹掌管北凉军为最佳选择,这一信念也影响着他在北凉军中的决策与行动。

褚禄山,位列三犬之首的鹰犬,他的名声在外,生性残暴嗜杀,令人闻风丧胆。然而,这仅仅是他的表象,实际上,他文武全才,智谋过人,更为难得的是,他对徐家忠心耿耿,死而后已。因此,徐骁将最重要的谍报机构「拂水房」交由他来统领,负责渗透离阳、北莽及江湖势力,与离阳的“赵勾”、北莽的“蛛网”并称天下三大谍报组织。

在褚禄山的统领下,「拂水房」逐渐建立起天地玄黄四级谍网,主导刺杀、反间谍及关键情报传递,分天地玄黄四级,下设内外七十二房,谍报人员数千人,更独创《解字书》密文系统,确保指令传递的绝对安全。他还为后来的徐渭熊从拂水房抽调精锐组建“梧桐苑鹰士”,专责护卫徐凤年及梧桐苑的安全。褚禄山本人虽被离阳污名化为“残暴好色”,但实为北凉情报战的定海神针,他的存在,让北凉在情报战中始终占据优势。

对于徐骁的儿子徐凤年,褚禄山有着与众不同的看法。他从徐凤年小时候就看出,这个孩子并非表面那般纨绔无知,而是在装傻充愣。因此,他一直在徐凤年身边,阿谀奉承,拍马屁,因为他坚信这样做不仅可以让徐骁相信自己,更能在日后徐凤年掌权时,确保自己的荣华富贵。这种深谋远虑,让人不得不佩服褚禄山的智慧与远见。

齐当国,位列三犬次席,被称为狼犬,他体现了北凉军“死战不退”的精神传统。在春秋战的十几年中,他长期担任重甲骑兵「铁浮屠」的主将,这支骑兵以其重装甲、强冲击力而着称,是北凉军中的另一把利刃。齐当国本人耿直老实,对待徐骁及徐家军更是忠心耿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