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洪嘉北奔谋远计 离阳诡计多端起

第一计,明封暗贬。赵礼已经下旨封徐骁为“大柱国”“北凉王”,表面上是对其功绩的最高赞誉,实则剥夺了他在中枢的实权,迫使他远离太安城的政治中心,仅保留了对边军的指挥权。这一招,既保全了徐骁的面子,又巧妙地削弱了他的影响力。

第二计,军事渗透。元本溪建议派遣文臣赴北凉担任监军,名义上是协助管理,实则监视徐家军的一举一动,切断北凉将领的晋升通道,让有志之士望而却步。同时,暗中扶持如顾剑棠等将领,逐步分割徐家军的军权,形成制衡之势。此外,禁止科举士子投效北凉,将北凉籍官员调入京城闲置,使得北凉文官体系长期处于人才匮乏的状态,难以形成有效的行政力量。

第三计,人才封锁。与第二计相辅相成,通过严格控制人才流动,确保北凉无法获得新鲜血液,从而在长远上削弱其发展潜力。这一招,如同釜底抽薪,让北凉在人才储备上逐渐枯竭。

第四计,财政枷锁。离阳王朝以“军费拨款”为名,每年向北凉输送三百万两白银,看似慷慨解囊,实则让北凉经济高度依赖朝廷,失去了自主造血的能力。一旦朝廷断供,北凉将陷入经济困境,难以自持。

第五计,贸易封锁。禁止中原商队进入北凉交易盐铁等战略物资,截断丝绸之路的商税分成,迫使北凉不得不以高价从其他渠道进口所需物资,进一步加重了其经济负担。

第六计,货币战争。打压徐骁私铸的“北凉通宝”,通过操纵货币市场,使离阳货币贬值,引发北凉境内的通货膨胀,从而在经济上对北凉进行致命一击。

第七计,制造对立。散布“徐骁欲血洗广陵江”的谣言,煽动六国遗民对北凉的仇恨;强令徐骁“马踏江湖”,使其成为武林公敌,从而在道义上孤立北凉,失去民心。

第八计,边境纵容。默许北莽袭扰北凉边境,意图通过小规模的冲突消耗徐家军的兵力,甚至曾纵容董卓率军劫掠北凉三州,进一步削弱北凉的军事实力。

赵礼站在亭中,目光深邃地望着远方,夕阳的余晖将他的身影拉得长长的,面部表情完全笼罩在阴影之中,让人难以揣测其内心的真实想法。他深知,元本溪的每一计都直击要害,却也充满了风险与不确定性。北凉徐家军,这支曾经为离阳王朝立下汗马功劳的军队,如今却成了他心中难以割舍的痛。他既不想看到北凉坐大,威胁到王朝的稳定;又不愿背负忘恩负义的骂名,寒了天下将士的心。

夕阳渐渐西沉,夜幕悄然降临,赵礼依旧站在那里,一动不动,仿佛在等待着一个决定性的答案。而后花园中的一切,也在这沉默中,静静地等待着历史的裁决。

————————————————

正所谓:

徐骁挥师破襄樊,铁骑奔腾尘烟漫。

城头旌旗皆倒卷,敌军胆丧心魂散。

离阳帝诺践约还,妻儿归聚喜团圆。

徐公信义守前言,径赴北凉志弥坚。

清凉山上谋新院,令遣禄山督其建。

褚将勤勉不辞难,半载华堂耀北川。

李公听潮隐高贤,心怀天下思一统。

洪嘉北奔策如泉,徐公颔首赞奇功。

六子各展凌云勇,镇守北凉如铁桶。

岗位心仪意气雄,边疆稳固敌难动。

千里王庭风云涌,元师列策心忡忡。

八条毒计遏徐锋,帝裁善恶待时明。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