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北凉拒婚朝堂震 天师赴约启新程

小主,

一旁的徐凤年刚刚身着青色布衣,他走到地图前,看着那些红色圆点,眉头微微皱起:“父亲,离阳如此步步紧逼,我们难道就一直忍着吗?不如索性与他们撕破脸,让他们看看我们北凉的厉害!”

徐骁转过身,拍了拍徐凤年的肩膀,眼中闪过一丝笃定。他深知儿子年轻气盛,可如今的北凉,还不是与离阳彻底翻脸的时候。“忍,是为了更好的反击。” 徐骁缓缓说道,“如今我们的计划还未完成 —— 你师父主导的‘洪嘉北奔’还在进行中,北境的防线尚未加固完毕,龙象的心智也未完全开发。待这些事情都安排妥当,离阳这些手段,不过是跳梁小丑的把戏罢了。”

他指着地图上北凉北部的边境线,继续说道:“北莽虎视眈眈,一直想南下入侵。离阳如今虽对我们施压,却也不敢逼得太紧,怕我们真的倒向北莽。他们的那些计策,看似厉害,实则处处受限。扶持西楚,却怕西楚真的强大;军事封锁,却不敢真的切断我们的物资运输,而且还得每年照样给我们北凉补给;人事布局,也只能在周边地区做做样子,无法深入北凉腹地。”

徐凤年仔细听着父亲的分析,心中的焦躁渐渐平息。他明白,父亲看似隐忍,实则早已将一切看透,心中已有全盘计划。“儿子明白了,” 徐凤年躬身行礼,“父亲放心,儿子此次游历江湖,定会好好历练自己,结识天下英雄,为日后继承北凉基业打下基础。北凉的事,就拜托父亲了。”

徐骁点了点头,眼中满是欣慰:“你安心去游历,凡事多加小心。北凉有我在,出不了乱子。待你归来之时,便是我们北凉真正崛起之日。”

书房外,北凉的寒风呼啸而过,卷起地上的落叶,拍打在窗棂上,发出 “呜呜” 的声响,仿佛预示着一场即将到来的风暴。徐骁走到窗边,望着远处连绵的山峦,目光深邃。他知道,离阳的三策虽然暂时无法撼动北凉的根基,却也会给北凉带来不小的麻烦 —— 西楚起事,会让北凉陷入道德与军事的两难;军事封锁,会影响北凉的物资流通;人事布局,则会削弱北凉的外部影响力。

可他并不担心。他早已暗中安排好了应对之策 —— 让陈芝豹暗中关注西楚的动向,随时准备出兵援助,既保住江南的民心,又能借机控制西楚的发展;让褚禄山加强北凉与西域的联系,开辟新的物资通道,打破离阳的封锁;让袁左宗整顿北凉的官员体系,强化内部管理,让离阳的人事布局无从下手。

“离阳想制衡我们,却不知我们早已做好了准备。” 徐骁喃喃自语,嘴角勾起一抹冷笑,“这场博弈,才刚刚开始。谁笑到最后,还不一定呢。”

而此时的太安城,张巨鹿正坐在首辅府的书房内,看着手中的奏折。奏折上详细记录着扶持西楚、军事部署、人事调整的进展。他满意地笑了笑,心中盘算着:用不了多久,北凉便会在朝廷的三策之下,渐渐衰弱,最终臣服于离阳。到那时,他便是离阳的功臣,能名留青史。

只是,张巨鹿与赵惇都不知道,他们的算计,早已被徐骁看穿。一场关乎天下格局的博弈,在离阳的步步紧逼与北凉的默默隐忍中,悄然进入了最关键的阶段。谁也无法预料,这场博弈最终会走向何方,唯有等待时间给出答案。而北凉的风,依旧在呼啸,仿佛在诉说着北凉不屈的意志,也在预示着未来的风雨飘摇。

……

就在离阳王朝紫宸殿内因北凉拒婚之事争论不休时,龙虎山的晨雾刚刚散去。山间的空气格外清新,混杂着松针与泥土的气息,深吸一口,便能让人神清气爽。阳光透过松枝的缝隙,在三清殿的石阶上洒下斑驳的光影,如同散落的碎金,为这座千年仙山增添了几分暖意。

三清殿旁的茶亭内,掌门天师赵希抟正斜倚在竹编椅上,手中反复摩挲着那枚温润的羊脂玉扳指。这枚玉扳指陪伴他已有数十载,是他早年云游至西域时,从一位老玉匠手中所得。玉扳指色泽莹白,通体无纹,却在岁月的打磨下愈发温润,指尖触碰间,满是熟悉的凉意。

赵希抟的目光时不时望向山下的方向,眼神中满是期待与忐忑。自派去北凉送信的小道士出发后,他便每日清晨在此等候消息,茶亭内的石桌上,早已放凉的茶水换了一壶又一壶,却始终无人饮用。他心中清楚,此次送信关乎重大,若徐骁答应让他收徐龙象为徒,不仅能为龙虎山增添一位未来可期的强者,更能在这乱世中为龙虎山寻得一条更稳妥的出路;可若徐骁拒绝,那他多年的期盼便会落空,龙虎山也将错失这百年难遇的机缘。

“不知那孩子此刻到了北凉没有?徐骁会不会答应我的请求?” 赵希抟低声自语,手指摩挲玉扳指的力道不自觉加重了几分。他活了近百年,见过无数大风大浪,可从未像此刻这般紧张 —— 徐龙象的天赋太过逆天,他实在不愿错过这颗璞玉。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天师!天师!” 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从山道传来,打破了山间的宁静,伴随着小道士兴奋的呼喊,声音中满是激动。

赵希抟猛地站起身,手中的玉扳指险些从指尖滑落,他快步朝着山道方向迎了上去,脚步虽快,却依旧保持着几分道者的沉稳。只是那微微颤抖的声音,还是暴露了他内心的激动:“怎么样?徐骁他…… 答应了吗?”

小道士气喘吁吁地停下脚步,双手扶着膝盖,大口喘着气,脸颊因奔跑而涨得通红。他抬起头,眼中满是兴奋的光芒,连忙点头:“回…… 回天师,徐骁大人看过信后,当即就答应了!他说让您方便时随时前往北凉,还让小的带话,说会为您安排好一切,绝不会让您在北凉受半点委屈!”

“答应了!太好了!” 赵希抟闻言,眼中瞬间迸发出明亮的光芒,连日来的忐忑与担忧一扫而空。他忍不住拍了下手,脸上露出孩童般纯粹的笑容,那笑容中满是喜悦与欣慰,竟比得了稀世珍宝还要开心。

他快步走到小道士身边,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语气中满是赞许:“好孩子,辛苦你了!这一路奔波,定是累坏了吧?快随我去殿内歇息,我让后厨给你准备些可口的饭菜。”

小道士连忙摆手,恭敬地说道:“多谢天师关心,小道士不辛苦!能为天师办事,是小道士的荣幸。只是天师,徐骁大人还等着您的答复,小道士需得尽快将您的决定传回北凉,不敢耽搁。”

赵希抟闻言,点了点头,心中对这小道士的懂事更是满意。他知道,此刻不是寒暄的时候,既然徐骁已经答应,那他便要尽快启程前往北凉,早日见到徐龙象,开始教导他掌控力量、开发心智。

赵希抟没有再多问细节,转身便朝着自己的居所 “静心斋” 走去。他的脚步轻快得不像一位年近百岁的老人,衣袂在风中飘动,仿佛带着几分迫不及待。他一边走,一边高声吩咐道:“清风、明月,快将我早已收拾好的衣物与干粮拿来,我即刻要前往北凉,待我收徒归来!”

正在三清殿外打扫的两个小道童 —— 清风与明月,闻言皆是一愣。清风手中的扫帚停在半空,眼中满是诧异,他放下扫帚,快步走到赵希抟身边,不解地问道:“掌门天师,您这就要走了?不再多准备几日吗?北凉路途遥远,从龙虎山到北凉,至少需要半个月的路程,您独自一人前去,会不会太过仓促?若是途中遇到危险,可如何是好?”

明月也跟着点头,脸上满是担忧:“是啊掌门天师,平日里您出门云游,都会提前半月安排妥当,不仅会挑选几位得力的弟子随行,还会准备充足的药品与盘缠。此次怎么如此急切,连个伴都不带?”

赵希抟却摆了摆手,脸上依旧带着喜悦的笑容:“不必多等!徐龙象那孩子心智尚未完全开发,如今正是教导他的最佳时机,早一日见到他,便能早一日引导他走上正途,耽误不得!再说,我独自一人轻装简行,反而更快捷,不会引人注目。至于危险,你们放心,我这身修为,在江湖上也能自保,不会出事的。”

他说话间已走进 “静心斋”。这间居所陈设简单,一张书案、一张木床、一个衣柜,书架上摆满了各类道经与古籍,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墨香。赵希抟走到衣柜前,打开柜门,取出一个早已收拾好的青布包袱 —— 包袱不大,里面只装了几件换洗的月白道袍、一些便于携带的干粮,以及一本泛黄的《金刚经》。

他将《金刚经》拿在手中,轻轻抚摸着封面,眼中满是期待:“龙象那孩子性子单纯,心智未开,正好可以用这本《金刚经》引导他静心,让他学会掌控自己的力量。” 随后,他将《金刚经》小心翼翼地放入包袱中,又仔细检查了一遍,确认没有遗漏后,便将包袱甩到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