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凤年在暖阁中与褚禄山畅谈北莽经历时,话语间始终避开了在敦煌城与红薯相处的片段。那段过往像是被他小心藏在心底的珍宝,带着属于两人的私密温度,不愿被第三人窥探。他知道褚禄山虽是心腹,可有些事,终究只适合留在自己与红薯之间,成为彼此心照不宣的秘密。
红薯本是徐凤年身边最亲近的大丫鬟之一,自小便陪着他长大。在北凉王府的那些年,她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 —— 世子专属的暖床丫鬟。每到寒冬,王府的夜晚格外寒冷,红薯便会提前钻进徐凤年的被窝,用自己的体温将被褥焐热,等徐凤年躺下时,便能避开刺骨的凉意。
那时的徐凤年年纪尚小,心性还带着孩童的顽皮。每次与红薯同床而眠,他的手脚总不安分,时常在红薯身上轻轻摸索,尤其偏爱触碰她胸前那两个大白兔。可即便如此,徐凤年也始终守着分寸,从未做出更出格的举动。他或许不懂男女之情,只觉得红薯身上温暖又柔软,靠近时便格外安心。
而红薯对徐凤年的小动作,也从未有过半分恼怒。在她看来,暖床本就是自己的职责,让世子舒心自在,本就是她该做的事。更何况,那时的她,只将徐凤年当作需要照顾的弟弟,满心满眼都是守护与疼爱。只是红薯未曾言说的是,她的身份远不止 “丫鬟” 这么简单 —— 她是徐凤年母亲吴素精心培养的死士之一,表面上是伺候世子的丫鬟,实则肩负着暗中保护徐凤年的重任,这秘密,她藏了许多年,连徐凤年都未曾知晓。
说起红薯与敦煌城的渊源,便不得不提她的亲姑姑。红薯的姑姑曾是北莽王庭的王妃,容貌倾城,也曾深得北莽皇帝的宠爱。可在后宫的争宠风波中,她终究不敌心思深沉的慕容氏,不仅没能坐上皇后之位,反而渐渐失了圣心。
北莽皇帝驾崩后,慕容氏以皇后之尊掌控后宫,第一件事便是清算旧敌。红薯的姑姑被构陷谋反,一夜之间从云端跌落泥潭,不得不带着残部逃离王庭,从此流离失所,辗转于凉莽边境。就在她走投无路之际,遇上了当时正率军巡查边境的徐骁与吴素。
徐骁与吴素素来有恩必报,又怜红薯姑姑的遭遇,便暗中伸出援手。他们不仅为她提供了庇护,还动用北凉的势力,帮她在敦煌城站稳脚跟,助她成为了敦煌城的城主。也是在那时,吴素见到了年幼的红薯 —— 彼时的红薯还叫宋小腴,眉眼间带着一股韧劲,眼神清澈却藏着不易察觉的警惕。吴素一眼便看中了这个孩子,觉得她是块可塑之才,便与红薯姑姑商议,将她带回北凉王府培养。
红薯姑姑感念吴素的恩情,欣然应允。就这样,宋小腴踏入了北凉王府的大门,吴素为她改名为 “红麝”,并开始传授她武艺与暗杀之术。红麝天资聪颖,学东西极快,没过几年便成长为一名出色的杀手,甚至在北莽十大杀手中占据了一席之地。只是在徐凤年面前,她始终收敛锋芒,依旧是那个温顺体贴的 “红薯”,从未暴露自己的杀手身份。
后来徐凤年第一次三年游历归来,凭着自己的恶趣味,硬是将 “红麝” 改回了 “红薯”。他说 “红薯” 二字听着亲切,像自家地里种出来的甜薯,暖乎乎的招人喜欢。红薯拗不过他,便任由他叫着,从此,“红薯” 这个名字便一直伴随着她,成了她在徐凤年身边最温暖的印记。后来徐凤年游历北莽期间,红薯姑姑去世,临终前将敦煌城的城主之位传给了她。
在徐凤年尚未习武的那些年,身边暗藏着不少危机。有些是朝堂上的政敌派来的杀手,有些是江湖仇怨引来的刺客,还有些是对北凉王位虎视眈眈的势力暗中设下的陷阱。每当这些灾祸靠近时,都是红薯在暗中默默化解。
当徐凤年在青鸟的陪同下游历北莽之际,红薯收到姑姑的去世的消息,在得到徐骁的同意后,红薯也悄然离开了北凉王府。她知道,自己不能再只做世子身边的丫鬟,敦煌城还有许多事等着她去处理 —— 那是姑姑留下的基业,也是她早该承担的责任。她要回到敦煌城,稳住城主之位,打理城中事务,让这座城成为北凉在北莽边境的一道隐秘屏障。
徐凤年在北莽游历数月后,得知红薯去了敦煌城,于是在与洛神的第一次相遇后,便前往敦煌城去看望红薯。当他推开城主府的大门,看到那个穿着城主服饰、却依旧带着熟悉温柔的身影时,心中的思念瞬间翻涌。而红薯见到徐凤年的那一刻,眼中的疏离与坚毅也瞬间软化,仿佛又变回了那个在王府里伺候他的小丫鬟。
那几日的敦煌城,少了城主的威严,多了几分儿女情长。两人像是要把这些年错过的时光都补回来,形影不离地待在一起。在城主府的龙椅上,他们曾笑着打闹,徐凤年故意将红薯揽在怀中,调侃她 “城主大人也有这般娇软的时候”;在府中的菜园里,他们还一起种下了几株瓜苗,徐凤年戏言要 “在城主的地盘上种自家的瓜”,惹得红薯笑靥如花。也就是在这几日的温情里,两人突破了主仆的界限,有了肌肤之亲。之后更有坊间流传一句话:“敦煌城中龙椅摇,世子田上种瓜苗。”说的就是徐凤年与红薯的故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没过多久,红薯便发现自己怀孕了。当她摸着小腹,感受到里面微弱的生命气息时,心中既有初为人母的喜悦,也有难以言说的担忧。她没有立刻将这个消息告诉徐凤年,而是选择了隐瞒。
她知道,即将接任北凉王的徐凤年,敌人遍布天下,离阳皇室、北莽权贵、江湖仇敌,甚至是天上的仙人也在盯着北凉,每一个都想置他于死地。一旦这些人知道徐凤年有了一个孩子,这个孩子便会成为他最大的软肋,随时可能被敌人用来要挟徐凤年,甚至遭遇不测。为了徐凤年的安危,也为了孩子能平安长大,红薯决定独自承担这份秘密。
后来,红薯在敦煌城顺利生下了一个女儿,取名 “小地瓜”。她将孩子悉心抚养长大,只在小地瓜懂事时,悄悄告诉她父亲的身份,却从未让她去寻找徐凤年。她宁愿孩子跟着自己过安稳的日子,也不愿让她卷入徐凤年所处的纷争之中。
一个月后,徐凤年辞别红薯,继续在北莽境内游历。寒风卷着雪粒,打在他的白发上,融化成水珠顺着脸颊滑落。他牵着马,走在荒凉的官道上,脑海中却不时闪过鱼龙帮的往事 —— 那段混入帮派、见尽江湖百态的日子,像一壶陈酒,越品越有滋味,尤其是与公孙杨的交集,更是让他感慨万千。
彼时他化名 “徐小二”,混在鱼龙帮中,本是为了隐藏身份查探北莽动静,却没想到这小小的帮派里,竟藏着堪比大江湖的人情冷暖。有人重情重义,愿为知己抛头颅;有人寡廉鲜耻,为求自保卖同伴。正如老人们常说的 “一样米养江湖百样人”,鱼龙帮虽小,却是整个江湖的缩影,让他看清了人心复杂,也读懂了江湖的真谛。
记忆回到那一日,鱼龙帮押着一批价格不菲的货物,行至倒马关。此关地势险要,是北莽境内少有的繁华要道,却也盘踞着不少势力,当地小军阀周自如便是其中之一。周自如手握兵权,素来横行霸道,见鱼龙帮押着重货,又瞧出帮中刘妮蓉生得貌美,顿时起了歹心。
他带着一队兵丁拦住鱼龙帮去路,语气嚣张:“此路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想从此过,留下货物和美人!” 说着,便命手下上前掳走刘妮蓉。刘妮蓉虽是女子,却有几分烈性,抽出腰间短剑,独自迎向周自如的手下赵颖川。赵颖川武功不弱,几招下来便将刘妮蓉逼得节节败退,眼看就要被擒。
帮中弟子王大石见状,红着眼眶冲了上去,他武功平平,却不惜性命,只想护住刘妮蓉。“不许伤小姐!” 他嘶吼着,用身体挡在刘妮蓉身前,硬生生挨了赵颖川一掌,口吐鲜血倒在地上,却依旧死死抓着对方的衣角。
而鱼龙帮二帮主肖锵,平日里总装出一副义薄云天的模样,此刻见势不妙,竟悄悄往后退去,还对着周自如谄媚笑道:“将军息怒,刘妮蓉不过是个丫鬟,若将军喜欢,尽管带走便是,只求将军放过我们和货物!” 这番忘恩负义的话,让帮中众人无不齿冷。
就在这危急时刻,徐凤年终于出手。他抽出腰间长刀,身形一闪便挡在刘妮蓉身前,刀光闪过,瞬间逼退赵颖川。与此同时,人群中传来 “咻咻” 的箭声 —— 公孙杨手持长弓,连珠箭射向周自如的兵丁,箭无虚发,每一箭都正中要害。周自如见对方有高手相助,不敢恋战,骂骂咧咧地带兵退走。
一场危机化解,鱼龙帮众人皆是松了口气。刘妮蓉扶起受伤的王大石,眼眶泛红地道谢;帮中弟子也围着徐凤年和公孙杨,满脸敬佩。都说江湖中最深厚的情谊,是用命换来的,这话果然不假。经此一役,徐凤年与公孙杨、刘妮蓉等人之间的距离,无形中拉近了许多。往日里互不熟悉的人,此刻却多了几分默契与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