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植株健壮,已经开始结出青涩的小果子;黄瓜藤蔓上雌花盛开,小黄瓜顶花带刺,长势喜人。
秦念蹲下身,仔细查看了不同位置的植株叶片颜色、厚度,果实的着生情况,又轻轻扒开根部的土看了看根系和土壤墒情。
陈建刚也学着蹲下,笨手笨脚地差点踩到苗,被赵卫东一把拉住。“哎呦!谢谢啊卫东!”他毫不在意地拍拍屁股,眼睛却死死盯着秦念的动作,“秦顾问,您这是看啥呢?这叶子不都绿油油的嘛?”
秦念耐心解释:“看叶子的颜色深浅和是否均匀,有没有发黄或者颜色不正常的斑点,这能反映缺不缺某种肥。
看果实大小是否均匀,判断营养供应是否平衡。看根系的发育和土壤的干湿程度,决定浇水和施肥的量和时机。”
小主,
徐慧敏也赶紧凑近仔细看,拿出小本子记录秦念说的要点。
“那现在该咋施肥?还是像之前一样撒就行了吗?”郑爱国急切地问。
“不一样了。”秦念摇摇头,站起身,目光扫过整片田地,“苗期和现在开花坐果期,需要的养分侧重点不同。
不能一概而论,得‘分期施肥’,甚至‘看苗施肥’。”
“分期施肥?看苗施肥?”这几个词对郑爱国和知青们来说都很新鲜。
“对。”秦念捡起一根小树枝,在地上边画边说,“比如番茄,现在刚开始坐果,需要膨果,就要侧重补充磷肥和钾肥。”
她指了指旁边堆着的腐熟堆肥,“咱们这个堆肥,营养比较全面,但磷钾含量相对氮肥来说还是弱一点。可以在这次追肥时,每亩地再额外混入这么一小筐…”
她用手比划了一个大小,“…草木灰或者碾碎过筛后的骨粉,专门补充磷钾。这叫‘针对性补肥’。”
她又指向黄瓜:“黄瓜正在大量结瓜,需肥量大,但根系浅,不耐浓肥。施肥要‘少量多次’,每次用充分腐熟的肥水或者兑水稀释后的堆肥浸出液,绕着根部稍微远一点的地方浇灌,这叫‘薄肥勤施’,既供得上营养,又不烧根。”
郑爱国听得眼睛发亮,猛地一拍大腿:“哎哟!秦顾问!原来肥得瞅准时候下料!”
“咱们这的传统,是讲究‘一炮轰’,春耕前把底肥一次性往地里撒个够,后面就基本不管了,难怪收成不好。”
赵卫东飞快地记录着,眼神发亮,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陈建刚听得半懂不懂,但觉得无比厉害,咋咋呼呼地说:“额滴个娘!秦顾问!您这不是种地,这是给庄稼号脉开方子啊!”
徐慧敏则微微蹙眉,提出一个更精细化的问题:“秦顾问,您提到的‘看苗施肥’,具体怎么看呢?比如叶片发黄,如何判断是缺氮还是缺其他元素?”
秦念赞赏地看了她一眼:“问得好。这需要更细致的观察。简单说,老叶先均匀发黄,可能缺氮;新叶先黄,可能缺铁;
叶片出现紫色或暗绿色斑点,可能缺磷;叶缘焦枯,可能缺钾…当然,这只是一般情况,具体还得结合土壤情况判断。最好的办法,就是多观察,积累经验。”
她看着三位知青和郑爱国求知的眼神,说道:“这样吧,我把刚才说的这些,根据不同作物、不同生长阶段,需要什么肥、怎么施、注意什么,写一个简单点的说明要点,你们看着参考,怎么样?”
“那太好了!求之不得啊秦顾问!”郑爱国激动不已。
“太感谢您了!”赵卫东和陈建刚异口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