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手工雕出“芯”希望!(下)

他们感觉秦工的动作似乎……更加行云流水,更加举重若轻了?那细如发丝的线条在她手下仿佛有了生命,流畅而精准地延伸出来,边缘异常平滑,几乎看不到之前的毛刺和犹豫的顿点。

“秦工,您这手法……好像又精进了?”李文军忍不住小声惊叹。

秦念微微一笑,没有解释,只是说:“熟能生巧罢了。集中精神,注意你那边的图形边缘检查。”

她心中振奋无比。这次升级来得太及时了!【微观操控辅助】和【超精细微操工具组】(哪怕是意念版)无疑将极大提高手工制作掩膜版的效率和成功率,尤其是最精细的部分。

而【工业研发模拟环境】的升级,更是为后续优化工艺参数提供了强大的虚拟试错平台,可以节省大量宝贵的材料和时间!

希望大增!

与此同时,光刻和腐蚀工艺的优化也在同步进行。

秦念利用刚刚升级的空间模拟功能,不断在意识中进行着“虚拟实验”,调整着“土法光刻胶”的配方和旋涂方式,摸索着最佳曝光时间,改进着腐蚀液的配比和摇晃方式。每一次参数的微小调整,在现实中尝试前,都已在空间内模拟了数十上百次。

失败依然如影随形。刻坏的掩膜版堆了一沓。硅片更是消耗巨大,不是曝光不足图形没显影出来,就是曝光过度图形粘连,或者腐蚀过头线条断掉,腐蚀不足图形没刻下去……压力巨大,进展缓慢。

但有了前次的成功打底,以及空间升级带来的强大辅助和信心,三人的心志都已被磨砺得异常坚韧。秦念就像团队的定海神针和精准的导航仪,永远冷静,永远能指出问题所在(“感觉曝光量再增加5%试试”、“腐蚀液搅拌速度再慢一点”),永远充满信心。

时间在枯燥、重复和极高的精神消耗中流逝。

研究所里的人都知道“雏鹰小组”在进行更疯狂的尝试,但这次,看笑话的人几乎没有了,更多的是好奇和默默的关注,甚至有一丝敬佩。

赵康组长几乎每天都要来转一圈,看到那繁复得令人头晕的手工掩膜版和一堆堆废弃硅片,也是心惊肉跳,只能反复叮嘱“仔细点,别着急,身体要紧”。

终于,在经历了不知多少次失败和重来后,一套由三块掩膜版(因无法实现精密套刻,他们采用一次光刻、一次腐蚀完成所有图形的简化流程)组成的、勉强可用、堪称“工艺美术品”的“争气芯”掩膜版,终于雕刻完成了!

在高倍显微镜下,线条边缘相比之前已平滑许多,宽度均匀性也大为改善,宏观上看,图形基本完整,没有致命的断线或短路缺陷。

这已经是人力在极限条件下,加上一点点“非常规”辅助所能创造的奇迹。

“就是它了!”秦念看着这三片凝聚了无数心血、汗水和希望,也见证了空间再次飞跃的铝箔,目光灼灼,充满了决战前的锐利。

最后的战斗,即将打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