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精磨镜片,指尖上的芭蕾

秦念亲自准备了工具:用特殊配比的沥青和松香混合加热后倒入模具,制成具有一定弹性的磨盘;

各种粒度的金刚砂抛光粉,从粗到细,像不同型号的砂纸;还有用于测量平面度的平晶样板,以及判断曲率半径的样板规。一切都透着简陋环境下的极致讲究。

第一次实操培训,秦念亲自示范。

她将一块玻璃坯料用火漆固定在木质底座上,然后用预热好的沥青磨具轻轻贴合上去。她挽起袖子,露出纤细却稳如磐石的手腕。“大家看好了,研磨不是靠蛮力,而是巧劲,是一种对话。”

她一边说,一边用手掌施加均匀而持续的压力,配合着特定的“8”字形轨迹,缓慢而稳定地移动。

“力要透,像揉面一样,让磨料充分作用,但不能死,死力会压碎玻璃或者产生划痕。眼要准,要时刻关注磨具与镜片接触面的情况;

心要静,要能感受到指尖传来的最细微的振动和温度变化,甚至要倾听磨料与玻璃摩擦时那极其轻微的声音变化——沙沙声均匀流畅,说明研磨状态良好;声音变得尖涩或有跳跃感,就可能出了问题……”

女工们围在一旁,屏息凝神,仿佛在观看一场庄严的仪式。王秀芬领悟力最强,不仅很快掌握了基本手法和要领,还能举一反三,理解不同曲面研磨的难点所在。

秦念便让她负责初期的粗磨阶段,并协助管理小组的日常物料和进度安排。

然而,真正的惊喜来自赵小梅。这个平日里说话都唯唯诺诺的女孩,双手一触碰到镜片和磨具,就像换了一个人。她的手指仿佛自带校准系统,对力度和平整度的感知细腻到令人惊叹。

经过她粗磨后的镜片坯料,用平晶样板检验时,产生的干涉条纹竟然比那台老式研磨机加工出来的还要规整、均匀!

秦念强压下心中的喜悦,仔细观察赵小梅的动作。她发现,赵小梅在研磨时,经常会下意识地闭上眼睛,完全凭借指尖的触感来引导动作的走向和力度的调整。

那是一种人、工具、材料三者合一的玄妙状态。

“小梅,你感觉到了什么?”秦念在一次休息时间轻声问她。

赵小梅努力地组织着语言:“念念姐,我也说不好……就是,手底下好像能摸到那些‘不平’的地方,特别细微的那种。磨过去的时候,有的地方‘涩’一点,有的地方‘滑’一点,我就想着,在‘涩’的地方稍微多停留一下,多用一点点心‘揉’它……就像,就像以前我揉发面一样,面疙瘩没揉开,蒸出来的馒头就不光溜。”

小主,

这个朴素的比喻让秦念豁然开朗。秦念立刻调整分工,让赵小梅负责最关键的精磨和初抛光环节

然而,并非一帆风顺。

另一位军嫂李大姐,在一次练习中,因为想加快进度,手下力度稍重且不均匀,只听一声细微的“咔嚓”,一块宝贵的玻璃坯料边缘出现了一道裂纹,虽然不影响中心区域,但这块料算是半报废了。

李大姐当时就吓白了脸,手足无措地站在那里,几乎要哭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