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副研究员发难?秦念阳谋破局!

经过近一个月艰苦研磨,“镜片研磨小组”加工出第一套符合要求的光学镜片。虽然效率不如机器,但精度惊喜,为样机组装奠定基础。

在“鹰眼”项目阶段性评审会上,进展顺利。秦念展示手工研磨镜片组装的光学模块,测试数据良好,赢得领导频频点头。孙志高全程安静记录,与之前质疑判若两人。

会议临近结束,孙志高才不紧不慢举手,语气平和:“赵所长,秦工,各位同志。首先,我必须承认,秦工和项目组在极端困难下,手工研磨出如此高精度镜片,堪称奇迹,令人敬佩。”

他先扬后抑,让秦念心生警觉。

孙志高话锋一转,拿起装订整齐的报告:“作为研究所一员,我深感责任重大。‘鹰眼’是国家级项目,成功在于能否稳定、批量生产,形成可靠战斗力。因此,我利用业余时间做了评估报告。”

他将报告递上:“报告详细对比了手工研磨与现代化数控研磨在效率、一致性、成本控制方面的巨大差异。目前手工研磨单件工时是理想条件下二十倍以上。更关键的是,这种高度依赖个别人手艺的模式,存在巨大不可控风险。一旦核心人员因故无法工作,生产链条将立刻中断。”

他看向秦念,目光诚恳,语气忧国忧民:“秦工,我绝非要否定大家劳动。正因项目重要,才必须用最严格、最长远眼光审视每个环节。我建议:手工研磨作为技术验证已完成使命。下一步,应立刻暂停这种低效不可靠的‘手工作坊’模式,集中全力向上级申请引进先进数控设备。这才是对项目真正负责的态度。”

会议室落针可闻。孙志高那番站在“项目长远发展”和“国家利益”制高点上的发言,像一张大网试图困住秦念。领导们眉头微蹙,“可持续性”和“规模化”问题触动他们敏感神经。所有目光投向秦念。

秦念脸上无慌乱愤怒。她平静起身,走到黑板前拿起粉笔,动作从容将注意力拉回技术本身。

“孙研究员的报告非常及时,问题极其关键。”第一句话是肯定,让不少人意外。“规模化、标准化、可靠性,确是我们最终必须解决的核心问题,是‘鹰眼’从样机走向实战的必经之路。”

她的话让孙志高挑眉,领导微微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