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领导纷纷点头称是。孙志高张嘴,却找不到任何站得住脚的理由反驳。秦念的逻辑无懈可击,她描绘的立足当下、通往自主的蓝图,远比他那套“等靠要”方案更具吸引力和家国情怀。他只能铁青着脸,看着秦念再次成为中心。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散会后,李文军和张海洋兴奋围住秦念:“秦工,你刚才太厉害了!”秦念却摇头,脸上无多喜悦:“赢了辩论只是开始。接下来要用最快速度把构想变现实。孙研究员不会罢休,必须用实打实进展让所有质疑闭嘴。”
她望向窗外,目光坚定。技术攻坚艰难,但自主创新道路上,内部明枪暗箭才是更大考验。她深信,唯有不断向前,用成果说话,才是最好防御。
就在这时,通讯员小跑着送来一封来自京城的信。信封上的字迹苍劲有力,秦念一眼就认出,是苏老师!
她迫不及待地拆开信。苏老师先关切地询问了她的近况和“星火”所的进展,字里行间透着长辈的慈爱。接着,他语气振奋地写道,他已正式回到原单位,身体基本康复,虽然暂时还未主持具体项目,但已参与到一些战略规划的研讨中。
信的末尾,只见苏老师写道“……近日,学术界风气似有松动迹象,一些老朋友的名字被重新提及,虽未明确,但已见冰封渐融之态。念儿,你身处一线,当更能感受时代脉搏。无论外界如何变化,坚守本心,夯实根基,方是正道。你寄来的技术简报,我已阅,思路清奇,根基扎实,甚慰。”
读完信,秦念心潮起伏。她将信件小心收好,心中的信念更加坚定:必须更快地积累实力,才能在未来更大的舞台上有所作为。
想到远在西北的王婶(王兰芝)和陈叔(陈景和),他们同样在默默坚守,等待希望。秦念立刻提笔,给他们写了一封长信,将一些粮票和日常用品一并寄去。在信的结尾,她郑重写道:“形势正在向好,请保重身体,静候佳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