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火”研究所主楼那间熟悉的会议室里,气氛与演习胜利后外界的欢庆截然不同。
长方形的会议桌上,摊开着图纸、数据记录本,以及那个带有明显磕碰痕迹的“鹰眼-1A”携行箱残骸,像一份无声的诉状。
空气里弥漫着浓重的茶味,昭示着这将是一场硬仗。
秦念坐在桌前,面前摊开着她那本写满复盘问题的笔记本。她没有率先发言,而是目光沉静地扫过在场的每一位项目骨干——李文军、张海洋,以及其他几位分系统负责人。
陆野作为“暗影”分队与研究所的联络人,依旧坐在靠墙的位置,沉默地旁听着。
“同志们,”秦念的开场白平静而沉稳,将众人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演习结束了,我们守住了阵地,首长也给了肯定。但功劳簿,我们先翻过去。
今天把大家请来,是要一起‘会诊’,给我们在演习中暴露出的问题‘开药方’。”她轻轻拍了拍桌上的笔记本,“这里面记的,不是我一个人的看法,是战场给我们所有人的考卷。答不好,下次流血的就不是装备,而是我们的战友。”
她将笔记本转向大家,让那工整而冷峻的标题【“雷霆-78”演习装备暴露问题紧急复盘】清晰地呈现在每个人面前。
“首先,‘鹰眼-1A’的光路抗震问题,是这次侦察失利的关键。文军同志,你们光学组这几天应该有了一些初步判断吧?”
李文军立刻站起身,拿着拆开的镜组部件走到前面,详细解释了固定结构和缓冲材料的缺陷。他讲完后,看向秦念,也看向其他人。
秦念看向众人:“大家都听到了。问题很清楚,关键在于怎么改,怎么快改。文军同志提出的三点悬浮和新型垫片方案很好,是治本之策。但这个周期,前线恐怕等不起。大家看看,有没有什么办法,能先给部队提供一个临时的‘强心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