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康的秘书快步进来,俯身在他耳边低语几句。
赵康脸色骤然一变,猛地站起身:“同志们,暂停讨论!首长到了!”
话音刚落,会议室的门被完全推开,一位身形不算高大,却步履沉稳如山、目光锐利如鹰的老者,在几名神情精干的工作人员陪同下,走了进来。他穿着一身极其朴素的旧军装,肩上没有任何衔级标志,但那股历经烽火、执掌千军万马所沉淀下来的威严气势,瞬间笼罩了整个会议室,让所有嘈杂声戛然而止。
正是那位曾在陆家大院对秦念“信息为王”观点另眼相看的“泰山”首长!
“泰山”首长目光如电,扫过全场,在秦念脸上微微停顿,掠过一丝几不可察的温和,随即落在赵康身上:“小赵,在开会?讨论什么,气氛这么‘热烈’?”
赵康连忙上前,简明扼要地汇报了关于“猫眼”项目的立项讨论,以及会上提出的质疑和分歧。
小主,
“泰山”首长听完,未置可否,他走到会议桌前,拿起秦念那份还带着墨香的方案草图,仔细地看了几眼,然后目光转向略显紧张又带着一丝激动的吴思远:“这位同志是?”
吴思远立刻站起身,努力维持着镇定,但声音还是带上了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报告首长!我是新调来的研究员吴思远,之前在麻省理工学院光电实验室从事访问研究!”
“哦?留学生,好啊,学成归来,建设祖国,很好。”“泰山”首长点点头,语气平和,却带着一种洞察人心的力量,“那你具体说说,为什么认为我们靠自己,就搞不出这个‘猫眼’?”
吴思远深吸一口气,将之前那套关于技术壁垒、设备差距、材料瓶颈的理论,更加系统、更带“专业性”地复述了一遍,言辞间引用了大量国外期刊数据和实验室见闻,试图支撑其“引进优于自研”的观点。
“泰山”首长耐心地听着,手指无意识地在秦念的方案上轻轻敲击着,直到吴思远说完,他才将目光转向一直沉默伫立的秦念:“秦念同志,你的看法呢?”
秦念挺身立正,身姿如松,声音清晰而坚定,回荡在落针可闻的会议室里:
“报告首长,吴工提到的技术难点,是客观存在的。国外走在前面,也是事实。”
她话锋一转,目光灼灼,如同点燃了两簇火焰:
“但是,外国人能造出来的东西,我们中国人,就一定也能造出来!他们搞技术封锁,我们就自己摸索出一条路来!他们没有现成的顶级设备,我们就用‘土办法’结合新思路,创造条件去克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