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秦念点头,“照片的源头,我这边暂时切断了。通知思远,让他安心。另外,内部审查的戏,还要继续演下去。”
“明白。”陆野拿出干净的手帕,轻轻擦去她鼻下的血迹,动作温柔,眼神却如寒冰,“这笔账,我记下了。”
第二天,“星火”研究所内部气氛依旧“紧张”,保卫科的人员频繁出入各个办公室,进行“例行问询”。
而与此同时,另一个消息如同春风般吹散了部分阴霾——秦念牵头组织的“高考冲刺辅导班”,在研究所大会议室(非保密区域)正式开讲!
消息一出,所内符合条件、有心考试的年轻技术人员几乎全部到场,甚至一些年纪稍大、基础薄弱的也跑来旁听,将会议室挤得水泄不通。
更有几位特殊面孔——通过所里特批,从附近知青点来的三位年轻人:京腔响亮、眼神热切的陈建刚;
来自江南、眉目细致的徐慧敏;
沉稳内敛、手指关节粗大的赵卫东。
以及被秦念特意安排在第一排的赵小梅,她眼中有着军属特有的坚韧,也带着对知识的渴望。
秦念站在讲台上,虽然脸色还有些疲惫,但眼神明亮,气场强大。
她没有拿任何教材,面前只放着一杯浓茶和一叠空白的稿纸。
“我知道大家时间紧,任务重。”她开门见山,声音清晰传遍整个会议室,“所以,我们不讲废话,只抓核心。”
她转身,在白板上写下两个大字:“数学”。
“高考数学,无非‘函数’、‘立体几何’、‘解析几何’几个大块。我们‘星火’的人,逻辑思维是强项,这就是我们的优势!”
她直接切入核心概念,用工程师能理解的、简洁精准的语言,将复杂的数学原理拆解、重构。
她讲函数,用电路信号的输入输出来比喻;
讲立体几何,用机械制图的三视图来解析;讲数列,用计算机程序的循环迭代来演示!
台下众人听得如痴如醉!原本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在秦念的讲解下,仿佛活了过来,与他们日常从事的科研工作紧密相连,变得前所未有的清晰易懂!
“原来是这样!”
“我怎么早没想到!”
“秦工,您再讲讲这个极限的定义!”
提问声、恍然大悟的感叹声此起彼伏。会议室里的学习热情,几乎要点燃空气。
李文军、张海洋等人也坐在下面,听得连连点头。
张海洋咧着嘴低声道:“俺滴娘咧,跟着秦工搞科研能成,搞学习也能成!这脑瓜子是咋长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吴思远坐在角落,看着台上那个挥洒自如、为他扛下巨大压力、此刻又在为同僚前途奋力铺路的年轻总工,眼眶微微发热。
他用力握紧了拳头,心底最后一丝阴霾被这炽热的学习氛围驱散,只剩下无尽的感激和效死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