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个前沿哨所,两名哨兵正在交接班。
下岗的哨兵小心翼翼地将“猫眼”夜视仪交给接班的战友,还不忘叮嘱:“这可是宝贝,昨晚靠它发现了三个想摸过来的特工。”
接班的哨兵郑重地接过装备,开玩笑说:“听说这玩意儿比咱们一年津贴还贵,可得小心点用。”
“贵?值!”下岗哨兵咧嘴一笑,“有它在,咱们能少流多少血啊!”
这样的对话,在前线的各个角落发生着。
战士们或许不懂高深的技术原理,但他们最清楚什么装备能保护自己的生命,什么武器能更好地消灭敌人。
而在京都,某处绿树环绕的大院内,“泰山”首长正在仔细阅读这份战报。
当他看到“零阵亡”三个字时,拿着放大镜的手停顿了片刻。这位经历过无数战火的老军人,比任何人都明白这三个字的分量。
“好!好一个‘星火’!好一个秦念!”他连说三个“好”字,声音中充满激动,“立即以总部名义起草嘉奖令!
对西南前线所有参战部队予以通令嘉奖!”
机要秘书迅速记录着指示,但还是谨慎地提醒:“首长,战报中提到俘获的敌军团长交代了境外势力直接参与的证据,这与我们之前的新闻发布会内容完全吻合。
外交部的同志问,是否需要借此再做文章?”
“泰山”首长沉吟片刻,摆了摆手:“证据我们已经公布,国际社会自有公论。
现在最重要的是趁热打铁,加快新装备的列装,巩固战果!”
他走到窗前,望着远方:“这一仗,不仅打出了我们的威风,更重要的是打出了我们的底气!
传令给‘星火’,要他们总结实战经验,继续改进装备!
我们要的不仅是赢得这一仗,而是要永远告别被动挨打的局面!”
嘉奖令和首长的指示,如同春风般迅速传遍“星火”研究所。
当广播里念出嘉奖令全文时,整个研究所先是一片寂静,随即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声。
年轻的科研人员们相拥而泣,老专家们则摘下眼镜,悄悄擦拭着眼角。
在总装车间,张海洋拿着刚刚送到的嘉奖令复印件,手抖得几乎拿不住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