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M国的密斯先生,最近感到十分烦躁。
作为负责对华技术情报分析的资深主管,他敏锐地察觉到了一些不寻常的迹象。
华国在几个关键科技领域的“静默”,让他嗅到了一丝危险的气息。这不符合常理。
按照他掌控的模型,在遭遇高端计算设备封锁后,华国的前沿科研理应陷入“算力饥渴”,进展迟缓,甚至会出现人才流失和项目下马。
初期,情况似乎确实如此。
华国推出了所谓的“星河一号”,性能在他们看来勉强够用,但远不足以支撑最顶级的科研任务。
他们也确实监测到了一些华国科研机构试图通过非正常渠道获取算力的零星尝试,这些都在他的预料和掌控之内。
然而,近几个月来,情况变了。
公开的、有价值的技术信息流仿佛骤然枯竭。
不是没有信息,而是那些公开的信息变得……“平庸”了,就像经过精心筛选,只留下了一些无关痛痒的、甚至是误导性的内容。
更让他不安的是,那些他重点关注的、华国最高保密级别的科研单位,其外部网络活动模式也发生了微妙变化。
数据吞吐量依然巨大,但通信的模式和加密方式,似乎变得更加……“高效”和“陌生”?一种他无法完全解析的、带着某种独特“节奏感”的加密数据包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
“有没有可能,华国人……自己搞出了我们不知道的东西?”在一次内部情报汇总会上,史密斯提出了这个让他自己都有些不寒而栗的假设。
会议室里沉默了片刻。
“史密斯,你的意思是,他们突破了我们的封锁?独立开发出了媲美甚至超越我们现有水平的高性能计算机?”一位同僚带着质疑的语气反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