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雷霆反击!

“海市蜃楼”计划成功地将大部分“幽灵”信号的注意力吸引到了假目标上。

但陆野的直觉告诉他,对手绝非易与之辈,这种程度的欺骗,恐怕难以持久。

果然,“织网”的内卫监察小组,很快发现了更隐蔽的异常。

负责后勤物资管理的军官报告,近期运抵的一批“标准件”耗材,其包装和封签存在极其细微的、几乎无法察觉的二次封装痕迹。

若非监察小组接受了陆野关于“微观痕迹辨识”的特殊培训,根本不可能发现。

“对方在检查我们的物资。”陆野在内部会议上,用手指敲打着桌面,语气凝重,“他们在确认‘海市蜃楼’传递给他们的‘信息’——我们的‘工期延误’和‘物资短缺’是否属实。这说明,他们并没有完全相信。”

“而且,”陈锋补充道,“我们监测到,‘幽灵’信号开始尝试向我们的核心通讯链路进行低强度的渗透试探。他们在寻找我们的指挥节点和信息枢纽。”

对手的谨慎和狡猾,超出了预期。

陆野沉吟片刻,下达指令:“将计就计。在下一批运往‘片场’假目标的物资中,混入几箱经过特殊处理的‘关键设备’。

里面放上我们精心准备的‘故障报告’和‘设计缺陷图纸’,要足够专业,足够让人相信‘天眼’遇到了真正的技术瓶颈。”

“同时,‘织网’全员进入最高戒备。我怀疑,他们的渗透,不止在电磁波里。”

他的预感很快得到了证实。

几天后,一个看似偶然的事件发生了。一名负责外围夜间巡逻的哨兵,在换岗途中,“意外”崴伤了脚,被战友扶回营地。

这本是极普通的小事,但负责内部监控的“织网”队员在回放周边哨位监控录像时,发现了一个极其短暂的、不自然的信号中断——就发生在伤员被扶过某个监控盲区边缘的瞬间。

中断只有零点几秒,仿佛是设备故障。但结合陆野之前的警告,这引起了监察小组的高度警惕。

他们没有打草惊蛇,而是秘密调取了该伤员的所有档案,并对其近期接触的人和物进行了外围调查。

结果发现,这名士兵在一次下山采购补给时,曾与当地镇上的一个杂货店主有过短暂接触,而该店主,经过秘密核查,存在可疑背景。

一条潜在的、极其隐蔽的渗透线路,浮出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