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66年,司隶校尉李膺逮捕了一个名叫张成的术士。这张成和宦官关系密切,他事先知道皇帝要大赦天下,就故意让自己的儿子杀人。李膺知道后,非常气愤,不顾大赦令,毅然将张成的儿子处死。这下可捅了马蜂窝,张成的弟子们在宦官的唆使下,上书诬告李膺等人结党营私,诽谤朝廷。
刘志一听,大怒,下令将李膺等一大批大臣关进监狱,这就是历史上着名的“党锢之祸”。在这场灾难中,很多正直的大臣被冤死,朝廷里的正义力量遭到了沉重打击。而刘志呢,却被宦官们蒙蔽了双眼,继续过着昏庸的生活。
经历了党锢之祸后,东汉王朝的政治更加腐败,社会矛盾也日益尖锐。而刘志呢,不仅没有吸取教训,反而变本加厉,开始卖官鬻爵。
刘志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公开在朝廷上拍卖官职。官职的价格,根据官职的大小和肥瘦来定。比如,一个县令的官职,大概要卖几百万钱。那些有钱的人,为了买到官职,不惜花重金贿赂刘志和他的亲信。而买到官职的人,上任后又拼命搜刮百姓,把买官的钱赚回来。这样一来,百姓们的生活更加困苦,社会也更加动荡不安。
除了卖官鬻爵,刘志还大兴土木,修建宫殿。他为了给自己修建一座豪华的宫殿,不惜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在修建宫殿的过程中,很多百姓被征调去服劳役,累死、饿死的不计其数。百姓们对刘志的不满,达到了顶点。
在刘志统治的后期,东汉王朝已经是千疮百孔,摇摇欲坠。各地的农民起义不断爆发,其中最着名的就是“黄巾起义”。虽然黄巾起义最终被镇压下去了,但东汉王朝也元气大伤,再也无法恢复往日的辉煌。
公元167年,刘志在洛阳驾崩,年仅36岁。他在位22年,这22年里,他先是被梁冀控制,成为傀儡皇帝;后来好不容易摆脱了梁冀,又被宦官玩弄于股掌之间。他一生都在权力的漩涡里挣扎,却始终没有找到真正的方向。
刘志死后,东汉王朝的命运更加悲惨。他没有留下子嗣,皇位只能由其他宗室子弟继承。而此时的东汉王朝,已经是内忧外患,风雨飘摇。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东汉王朝又经历了多次政治动荡和战乱,最终在公元220年,被曹丕所灭,结束了它长达195年的统治。
汉桓帝刘志的一生,是充满悲剧色彩的一生。他虽然贵为皇帝,却没有享受到真正的权力和自由。他被权臣和宦官玩弄于股掌之间,成为了历史的牺牲品。他的故事,也让我们看到了东汉末年政治的黑暗和腐败,以及一个王朝走向衰落的必然性。
参考《后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