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里记载了这么件事:大统三年(537年),东魏高欢打过来,宇文泰要亲征。按规矩得请示皇帝,元宝炬赶紧说:丞相放心去,宫里有我呢!粮草军械我都让人备好,您不用操心。其实他啥也没干,都是宇文泰的人安排的,但这话就得这么说。
但这位傀儡也不是完全没脑子。他知道宇文泰要的是挟天子以令诸侯,自己只要不抢戏,日子就能过。有回宇文泰给他送了个美女,说是战利品,元宝炬一眼就看出这是来监视自己的,却笑着说:丞相费心了,正好宫里缺个管笔墨的。转头就把美女封了个才人,既不得罪宇文泰,又把眼线放在了眼皮子底下。
最绝的是处理家庭矛盾。他的皇后乙弗氏是自己当王爷时娶的,俩人感情不错。但宇文泰为了跟柔然结盟,让他改娶柔然公主。这事儿搁谁身上都憋屈,元宝炬却当着满朝文武说:为了国家大计,朕愿意牺牲个人感情。《北史·后妃传》里说他与后诀别,悲不自胜,但转身就给乙弗氏下了道旨:迁居别宫,削发为尼。
表面看是绝情,实际上是保护。柔然公主骄横,要是乙弗氏还在宫里,迟早被害死。送到寺庙里,至少能保条命。后来柔然公主还是不放心,宇文泰暗示得除掉乙弗氏,元宝炬咬着牙赐了自尽,却偷偷让人厚葬,还在墓碑上刻了愿世世无复相见——不是恨,是怕了这皇家夫妻的苦。
别看元宝炬天天被宇文泰管着,其实他偷偷干了不少事。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在权限范围内,把能做的都做到极致。
宇文泰搞改革,推均田制府兵制,元宝炬全力配合。他知道这些政策能让老百姓有饭吃,军队有战斗力,国家才能稳住。每次宇文泰提交改革方案,他都当天批复,还亲自去田间地头——其实就是演给老百姓看:你们看,皇帝和丞相一条心,好好干活有奔头。
有年关中大旱,颗粒无收,到处是流民。宇文泰正忙着跟东魏打仗,没空管。元宝炬让人打开国库放粮,手下人劝他:这得请示丞相吧?他说:等丞相回来,人都饿死了!出了事朕担着。后来宇文泰回来,不仅没怪他,还夸了句:陛下仁厚。其实宇文泰心里清楚,这皇帝懂分寸,没越界。
他还特别重视文化。西魏虽然偏安关中,但元宝炬坚持开国子监,让儒生讲《周礼》。有人说:现在打仗要紧,搞这些虚的干啥?他却说:我们是魏朝正统,不能丢了祖宗的学问。《周书·儒林传》里说当时儒学转兴,其实背后有他的功劳。他知道,军事上比不过东魏,文化上得占住脚,不然怎么叫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让人意外的是他处理外交的手腕。有回南梁派使者来,使者挺狂,见面就问:你们这西魏,跟东魏到底谁是正统啊?满朝文武都等着看笑话,元宝炬慢悠悠地说:当年汉献帝迁都许昌,难道就不是汉了?我们皇帝在长安,自然是正统。一句话把使者噎得没话说。宇文泰听说后,第一次对别人说:陛下有急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