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祁镇复位后,改年号为。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报复——把于谦和大学士王文抓起来,以的罪名处死。于谦可是在北京保卫战中立下大功的人,杀了他,天下人都不服。徐有贞劝朱祁镇:不杀于谦,夺门之变就师出无名啊!朱祁镇咬咬牙,还是下了杀手。直到多年后,他才后悔地说:于谦是被冤枉的啊。
石亨、徐有贞、曹吉祥这三个,一开始被封官加爵,风光无限。可没过多久,他们就开始内斗。石亨骄横跋扈,最后被抄家下狱;徐有贞被曹吉祥排挤,贬到外地;曹吉祥后来想谋反,被凌迟处死。朱祁镇这才明白,这些人帮他复位,不过是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
第二次当皇帝,朱祁镇已经三十岁了,经历了太多起起落落,总算有点成熟了。他不像正统年间那样宠信太监,也开始明白当皇帝的责任。
有一次,他跟大臣李贤聊天,问:夺门之变到底是怎么回事?李贤说:陛下,这说法就不对。景皇帝病重,又没儿子,天下人本来就盼着您复位,您根本不用搞政变。石亨他们是为了自己邀功,才编造出这些事。朱祁镇恍然大悟,下令以后不许再提二字,还为被冤杀的大臣平反。
他做的最让人点赞的一件事,是废除了制度。明朝自朱元璋起,皇帝去世后,没有生育的妃嫔要被迫殉葬,太残忍了。朱祁镇临终前留下遗诏:用人殉葬,吾不忍也,此事宜自我止,后世勿复为。就凭这一点,他就比不少明朝皇帝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还有一件事,能看出他的人情味。当年他被俘虏时,有个叫袁彬的锦衣卫一直跟着他,陪他度过了最艰难的日子。后来袁彬被曹吉祥陷害,关进监狱。朱祁镇听说后,亲自去监狱看他,还把他放了出来,官复原职。他说:袁彬对我有恩,谁也不能害他。
当然,他的糊涂劲儿偶尔还会发作。比如他重用太监曹吉祥,差点闹出叛乱;又比如他听信谗言,把一些正直的大臣贬斥。但总体来说,天顺年间的朝政还算平稳,没有出什么大乱子。
天顺八年(1464年),朱祁镇病重,他召来儿子朱见深(后来的宪宗),嘱咐道:我死了以后,钱皇后要跟我合葬。还反复叮嘱儿子要善待百姓,任用贤臣。这年正月,朱祁镇去世,年仅三十八岁。
朱祁镇的一生,实在太难评价了。
他干过荒唐事:宠信王振,导致土木堡之变,五十万大军灰飞烟灭,自己成了俘虏,差点让明朝灭亡。《明史》里说英宗承仁宣之业,海内富庶,朝野清晏。大臣如三杨、胡濙、张辅,皆累朝勋旧,受遗辅政,纲纪未弛。独以王振擅权开衅,遂至乘舆播迁——这评价够狠,直接把锅扣在了他和王振头上。
他也干过暖心事:废除殉葬,释放了被朱元璋囚禁了五十多年的建文帝后代,对身边人重情重义。尤其是钱皇后,他知道自己死后皇后可能受委屈,特意在遗诏里安排好一切,这份夫妻情分,在帝王家实属难得。
他不是个好皇帝,没有雄才大略,甚至有点昏庸;但他也不是个坏人,本性不算坏,只是容易被人忽悠,经历了大起大落后,也懂得了反思。就像一个普通人,年轻时犯了错,摔了跟头,老了才明白道理,可惜为时已晚。
有人说他是,有人说他本性善良。或许,他只是一个被推上龙椅的普通人,没有驾驭天下的能力,却不得不承担帝王的责任。他的一生,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人性的复杂,也照出了皇权的冰冷。
参考《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