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6章 红薯大,红薯甜,吃饱肚子不羡仙!

红薯采收完毕了,但六十三石亩产激起的波澜,却以惊人的速度席卷长安。

“听说了吗?那红薯,亩产……亩产六十石!”

“六十石?真的假的?你莫不是听错了?”

“千真万确!司农寺和户部的大人们亲自称重核算的,就是六十三石!”

“六……六十三石?!额滴个亲娘嘞!”

“六十三石?老天爷!那得是多少粮食?堆起来怕不是要顶到天上去?”

“一亩地就打六千斤粮?太夸张了!”

“去岁的土豆、玉米就已惊为天人,没成想这红薯更是……更是……”

“六十三石啊!俺家那十亩薄田,若是都种上这红薯,那得收多少?”

“壮哉!此乃我大唐国运昌隆之兆啊!”

“圣人出,黄河清,而今又有祥瑞嘉禾频现!我大唐百姓再无忧饥馑矣!”

长安城瞬间炸开了锅,惊呼声、质疑声、狂喜的议论声交织在一起。

这个消息太过匪夷所思,彻底颠覆了百姓们对土地产出的认知。

大街小巷。

茶楼酒肆。

寻常巷陌。

是个人都在讨论红薯和亩产六十三石。

就连懵懂的孩童,也从大人们的话语和洋溢的喜气中,感受到了喜悦。

也不知被谁改编成了童谣:“红薯大,红薯甜,吃饱肚子不羡仙!”

……

转眼又是半月过去。

终南别苑,书房内灯火通明,墨香氤氲。

程莹莹将紫毫笔搁在青玉笔山上,揉了揉有些发酸的手腕,随即舒展双臂,慵懒地伸了个腰肢。

她抬起明眸,望向坐在窗边太师椅上的李恪,嗓音带着几分轻松与雀跃:

“殿下,这《宋纪》终于是抄录完毕了!”

李恪闻言,目光从窗外山色移回室内,微微颔首:“辛苦你了,莹莹。”

自太子妃萧文心诊出喜脉后,需静心安胎。

这抄录《资治通鉴》的重任,落在程莹莹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