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齐元狩年间,边陲有个叫“木里堡”的小镇,镇子不大,却因靠近边境商道,倒也繁华过一阵。
镇外有座荒废的土堡,据说是前朝一位获罪将军的埋骨之所,当地人称之为“将军冢”。
不过,镇上人真正惧怕的,并非冢中枯骨,而是冢里埋着的别样物事——木偶。
传言那位将军生前酷爱木偶戏,甚至到了痴迷的地步。
他请来各地能工巧匠,制作了上百具与人等高的木偶,有披甲持戈的兵士,有婀娜多姿的舞姬,有吹拉弹唱的乐师,无不栩栩如生,关节灵活,据说上好发条,便能自行演出一整出戏文。
将军获罪被诛后,这些木偶无人敢要,便被草草随葬于土堡之下。
岁月流转,将军冢早已坍塌,被黄土半掩,唯有一些残破的砖石和深不见底的盗洞,证明着它的存在。
镇上老人常告诫孩童,莫近将军冢,尤其莫碰冢里出来的木偶。
“那些木偶,吸了百年的阴气和将军的怨气,早就成了精怪!”
老人们在茶余饭后,压低声音说道,
“它们会学人说话,学人走路,甚至会……偷偷换掉活人!”
这年,一伙来自中原的土夫子(盗墓贼)盯上了将军冢。
为首的叫马老三,是个胆大包天、百无禁忌的主儿。
他带着两个伙计,黑麻子和瘦猴,趁着月黑风高,摸进了将军冢。
冢内阴冷潮湿,弥漫着浓郁的土腥和朽木的气味。
他们顺着盗洞往下,果然在主墓室旁的耳室里,发现了堆积如山的木偶。
大部分都已残破不堪,彩漆剥落,露出里面暗沉的木质。
但在角落一口巨大的樟木箱里,他们找到了十几个保存相对完好的木偶。
这些木偶形态各异,有按剑而立的武士,有怀抱琵琶的歌女,有手持拂尘的道童……虽沉寂百年,但眉眼依旧清晰,甚至指尖的纹路都隐约可见。
马老三大喜过望,他知道,这些前朝古物,卖给那些有特殊癖好的收藏家,价值不菲。
“三爷,这玩意儿……邪性啊,”
黑麻子看着那些木偶空洞的眼睛,心里发毛,
“听说会招灾。”
“放屁!”马老三啐了一口,
“老子挖过的坟比你吃的饭还多,怕几个木头疙瘩?赶紧搬!”
他们将木偶装进麻袋,匆匆离开了将军冢。
回到镇上的临时落脚点,马老三迫不及待地清理这些“战利品”。
他用软布仔细擦拭木偶身上的灰尘,越看越是喜欢。
那武士木偶,甲片冰凉,眼神(虽然是画的)锐利;那歌女木偶,身段柔软,指尖仿佛还残留着拨动琴弦的韵律。
“嘿,这娘们儿真带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