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一过,京城那边是秦夫子也收到秦岷,宋瑾中秀才的消息,因此派了下人回金秋村接秦岷去京城相聚。
毕竟是自己亲儿子,考院试这般大的事没在身边也就算了,如今中了秀才总要见一面,叮嘱一两句,然后安排后续的事。
至于宋瑾这边,秦夫子并没有安排他去京城,只给了留了两封书信。
其中一封书信是秦夫子写给他的,至于另外一封则是推荐他去江南四大书院白鹿书院。
宋瑾收到书信,心中满是感激。秦夫子此举,无疑是为他的前程铺了一条路。
他将书信小心收好,便与秦岷商议此事。秦岷也为宋瑾高兴,只是想到父亲要自己去京城,心中难免有些不舍。
但再多的不舍也抵不过对前途的渴望,如今他们兄弟,总算是要各奔东西了。
不过宋瑾却没有任何不舍,看着自己手中的推荐信,宋瑾眼眸中闪过了一丝亮光,或许再过不久,他又将与好兄弟重逢。
只是这一次的重逢不是在益州,而是换到江南,还真是有些期待啊!
由于宋瑾还想要在明年春天之时,去下场试一试乡试,因此并没有立刻动身去江南,而是打算等过了乡试之后再去。
至于秦岷估计是不会参加乡试,他院试的排名也不算靠前,乡试估计没戏。
秦夫子这边都已经派人接他回京城了,明年春天大概率是不会将他回来的,毕竟益州到京城这一路,还真就挺远的。
几日后,秦岷跟着下人踏上了去京城的路。宋瑾则在家中跟着董夫子继续温书。
明年的乡试即便是过不了,但若是能上副榜也是好的,总之他还好努力一把。
从启蒙到如今,他也读了十个年头的圣贤书了,他的底蕴基本上没有别人深但也不算差,即便是考不上但能长经验。
宋瑾也没想过这一次就能中举,他心中的想法是下一次乡试中举,或者是再下一次,六年的时间,足够他积累底蕴了。
江南鼎鼎大名的白鹿书院,是中原四大书院之一,顾青荷即便身在益州都听说过。
据说这里是官员的摇篮,学者的圣地,在这里授课的讲师,最低都是举子,里面中了进士大儒不知道有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