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袁绍欲外放

“荆州牧刘表奏,南阳后将军袁术,近日招兵买马,似有逾制之举,请朝廷示下……”

一条条,一件件,都是关乎国计民生的要务。卢植深感责任重大,不敢有丝毫懈怠。

他清楚皇帝将他放在这个位置上的期望,不仅仅是处理日常政务,更是要借他之手,扭转灵帝朝以来积弊的官场风气。

“传令下去,”卢植对一名尚书郎吩咐道,

“自即日起,所有上报文书,凡涉及钱粮、刑名、官员考绩者,必须附有详实数据及佐证,不得空言泛泛,敷衍塞责!若有虚报、瞒报,一经查出,严惩不贷!”

“是!”尚书郎凛然应命,匆匆而去。

卢植又拿起一份关于查抄樊陵家产的初步清单,是曹操刚刚送来的。

看着上面罗列的金银珠宝、田产地契、古玩字画那惊人的数目,他痛心地摇了摇头:“国之蠹虫!民之血汗,尽入此辈私囊!可恨!可杀!”

他提笔在清单后批注:“着洛阳令曹操,务必查抄清楚,所有财物,悉数登记,充入国库,不得有误。后续当以此为例,严查各地贪墨!”

而此刻的东观,则是另一番景象。这里少了尚书台的紧张和喧嚣,多了几分书香和沉静。

蔡邕换上了兰台令史的官服,虽然品级不算最高,但他脸上洋溢着满足和专注的神采。

他站在一排排高大的书架之间,手指拂过那些有些泛黄、甚至带有战火痕迹的竹简和帛书,如同抚摸着珍宝。

“父亲,这一批是御史台送来的,关于中平年间各地弹劾奏章的副本。”蔡琰抱着一摞沉重的竹简,轻轻放在旁边一张宽大的书案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她今日穿着一身素雅的浅青色深衣,未施粉黛,却更显清丽脱俗,眉宇间带着协助父亲完成伟业的认真与喜悦。

“好,好。”蔡邕连连点头,走过去,小心翼翼地翻开一卷,仔细阅读起来,

“这些都是珍贵的史料啊……只是散乱残缺,需得仔细校勘、整理。”

他抬起头,看着堆积如山的典籍文书,既感到责任重大,又充满了干劲:“陛下命我修《光熹以来纪事》,此乃旷世之功!吾辈学人,能担此任,幸甚至哉!

文姬,我们要从这些浩如烟海的文档中,理清脉络,辨明真伪,记录下这时代的动荡与变迁,让后人知晓,何为忠奸,何为兴替!”

蔡琰用力点头:“女儿明白。定当协助父亲,竭尽全力。”

就在这时,一名小黄门前来传旨,皇帝关心修史进展,并特意嘱咐,修史当以“实录”为原则,不必为尊者讳,尤其对于十常侍祸国、何进之死、董卓跋扈等事,需据实直书。

蔡邕闻言,更是激动不已,对着嘉德殿方向深深一揖:“陛下圣明!能遇此明主,得行此壮举,邕虽死无憾矣!”

他越发感到,回朝的决定是多么正确,这位少年天子,有着远超其年龄的见识和魄力。

蔡琰站在父亲身后,听着皇帝特意传来的口谕,心中也是波澜微起。

那位在德阳殿上威严果决,在偏殿中又能与她讨论算学新知的年轻天子,形象似乎变得更加清晰和……复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