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汜也阴沉着脸点了点头。
董卓看着李傕和郭汜,张了张嘴,想说什么,最终却只是无力地挥了挥手。
他现在脑子里一片混乱,只想活命,至于部下怎么想,他已经顾不上了。
很快,残存的队伍被分成了三部分。
李傕、郭汜各领百余人,向着两个不同的方向离去,故意弄出较大的动静。
而董卓在李儒和最后约一百五十名最忠诚、体力保存相对最好的飞熊军护卫下,钻进了一条更加隐蔽、崎岖难行的山涧小路,希望能借此避开主要追兵。
不过,他们低估了吕布剿灭董卓的决心,也低估了郭嘉“疲敌策”之后续手段的厉害。
吕布在接到张辽捷报、搞劳三军之后,并未给董卓太多喘息之机。
他采纳了张辽的建议,并不急于大军盲目追入复杂地形,而是将骑兵主力分成数股,由熟悉地形的向导带领,像梳子一样梳理着陇山的主要出口和通道。
同时,大量轻装斥候被撒了出去,如同猎犬般搜寻着一切可疑的痕迹。
而郭嘉之前布置的“攻心”之计,也仍在持续发酵。
那些被故意放归或者“被俘”后“逃脱”的西凉兵,将各种真真假假的消息带到了溃散的队伍中。
“听说了吗?韩遂已经杀了董公派去的使者,向朝廷表忠心了!”
“马腾也在调兵,说要拦截我们,拿我们的人头当投名状!”
“朝廷说了,只诛首恶董卓,胁从不问!投降不杀,还能领路费回家!”
这些流言在饥寒交迫、前途黯淡的溃兵中极具杀伤力。
不断有人趁夜脱离队伍,向追兵投降,或者干脆钻进山林自谋生路。
董卓队伍的规模,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缩小。
李傕和郭汜作为诱饵的队伍,很快就被吕布的游骑发现,遭到了猛烈的追击,损失惨重,被迫不断改变方向,离预定的汇合点越来越远。
而董卓本人所在的这支“精锐”小队,情况同样不容乐观。
山涧小路异常难行,不时有人失足滑倒,或者被毒虫蛇蚁咬伤。
最大的问题依旧是粮食。飞熊军再精锐,也是人,几天吃不到像样的东西,体力严重下降,行军速度越来越慢。
这一日傍晚,他们好不容易找到一处背风的山坳,决定停下来休息片刻。
士兵们东倒西歪地瘫坐在地上,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
董卓靠在一块岩石上,捂着咕咕叫的肚子,脸色蜡黄。
李儒坐在他旁边,拿出最后一点干粮——一块硬得像石头的面饼,掰了一小半递给董卓:“岳父,多少吃一点吧。”
董卓接过,费力地啃着,味同嚼蜡。
他看着周围那些眼神麻木、衣衫褴褛的飞熊军,一股巨大的悲凉和悔恨涌上心头。
曾几何时,他麾下数十万大军,威震天下,何曾想过会落到如今这步田地?
“文优……我们……我们真的能逃出去吗?”董卓的声音带着哭腔。
李儒看着董卓这副模样,心中五味杂陈。
他辅佐董卓,本是看中其枭雄之姿,欲借其力成就一番事业,没想到最终竟走到山穷水尽的地步。
他强压下心中的绝望,安慰道:“岳父,天无绝人之路。只要穿过这片山区,进入陇西,找到我们的旧部,就有希望……”
他的话还没说完,突然,山坳外传来了急促的哨箭声!
“敌袭!警戒!”负责警戒的飞熊军队率嘶声大吼。
疲惫不堪的飞熊军士兵们条件反射般地抓起武器,挣扎着站起来,围成一个简单的防御圈,将董卓和李儒护在中间。
只见山坳入口处,影影绰绰出现了数十名骑兵的身影!
他们并未立刻冲锋,而是散开队形,堵住了出口。
看旗号和衣甲,正是吕布麾下的并州游骑!
为首一名骑都尉,勒住战马,朗声喝道:“董卓逆贼!尔等已陷入重围,插翅难飞!温侯有令,降者免死!负隅顽抗,格杀勿论!”
董卓吓得面无人色,死死抓住李儒的胳膊:“他们……他们怎么找到这里的?!”
李儒心中也是一沉。他知道,这支游骑的出现,意味着他们的大致行踪已经暴露。
虽然眼前只有数十骑,但谁知道后面还有没有更多追兵?
“保护主公!”李儒对飞熊军队率喊道。
那队率脸色凝重,低声道:“李先生,敌人有马,我们跑不过。只能依托地形,固守待援……或者,拼死一搏,看能否杀出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杀出去?”李儒看着对方那些养精蓄锐、虎视眈眈的骑兵,又看看己方这些饥疲交加的士卒,心中一片冰凉。这怎么可能杀得出去?
就在这时,那名并州骑都尉似乎失去了耐心,举起马鞭,向前一挥:“冥顽不灵!弓箭手,准备!”
数十名骑兵张弓搭箭,冰冷的箭簇在夕阳余晖下闪烁着寒光,对准了山坳内拥挤的董卓残部。
绝望的气氛,瞬间笼罩了所有人。
董卓看着那密密麻麻的箭矢,仿佛看到了死神的召唤,肥胖的身躯剧烈颤抖起来,一股骚臭味从他下身传来——他竟吓得失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