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河系文明互助联盟的环形议事厅内,五大文明的代表正围坐在中央的全息投影台旁。议事厅的穹顶采用了伊瑟尔星的透光纳米材料,银河系数千光年外的璀璨星光透过材料洒入,在地面投下斑驳的光影,与投影台上流转的星图相互辉映。林远舟坐在人类文明代表席上,身旁是苏晚晴和陈宇,三人面前的终端屏幕上,正显示着星穹星球周边空间碎片带的实时影像——无数不规则的岩石碎片、废弃的星际设备残骸在引力场中无序漂浮,部分碎片表面还残留着暗能量侵蚀的黑色纹路,不时与星穹星球的空间锚点发生轻微碰撞,发出沉闷的能量波动。
“各位文明代表,”林远舟抬手激活全息投影,星图上立刻标注出数十个闪烁的红点,“根据星际生态监测网络的最新数据,银河系内已有37个文明的空间生态遭到破坏。其中,星穹星球的空间碎片带、三角座星系的暗能量侵蚀区、大麦哲伦星系边缘的空间裂缝,情况最为危急。这些问题若得不到及时解决,不仅会威胁当地文明的生存,还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影响整个银河系的空间平衡。”
星穹文明的代表卡顿向前微微欠身,金属质感的手掌轻轻敲击桌面,发出清脆的“咔哒”声:“林代表所言极是。星穹星球的空间锚点稳定性已下降至临界值,近一个月内,碎片带引发的空间震颤次数较之前增加了40%。我们的工程师尝试过用超空间牵引技术清理碎片,但碎片中混杂的暗能量粒子会干扰设备运行,多次操作均以失败告终。”他的电子音中带着难以掩饰的焦虑,体表的能量纹路闪烁着不稳定的红光。
光影文明的代表莱特化作一道淡金色光流,在议事厅内缓缓盘旋:“光影文明也曾遭遇类似困境。域外文明的暗物质武器攻击后,我们星球周边的光粒子场出现紊乱,部分区域甚至出现了能量真空带。虽然凭借自身对光粒子的操控能力暂时稳住了局势,但缺乏系统性的修复方案,恢复过程十分缓慢。”他的声音如同光粒子振动般清脆,却难掩无奈。
伊瑟尔星的代表艾蕾娜轻轻晃动着水晶般的身躯,体表折射出柔和的紫色光晕:“按照混元场论的‘空间-能量-物质’一体化原理,空间生态的破坏并非孤立存在。技术滥用导致的能量失衡、域外文明干扰引发的物质结构异变,都会形成恶性循环。要解决这类问题,单一文明的力量远远不够,需要五大文明联合起来,共享技术、整合资源。”她的话语通过思维共振传递给在场众人,带着星溯者特有的理性与温和。
星核文明的意识投影凌悬浮在议事厅中央,银灰色的光团中闪烁着古老文明的智慧光芒:“星核文明百万年前的悲剧,正是源于对空间生态的忽视。当时我们过度开采空间结晶矿,导致空间能量循环断裂,最终引发了‘大崩塌事件’。如果当时有跨文明的协作机制和修复体系,或许就能避免那场灾难。”凌的声音带着历史的厚重感,让在场众人都陷入了沉思。
苏晚晴指尖在终端上快速滑动,调出一份详细的数据分析报告:“根据统一场论的空间能量守恒定律,受损空间生态的修复需要精准的能量输入和物质重构。我们对37个受损文明的情况进行了评估,初步估算需要的资源总量相当于地球现有能源储备的120倍,涉及的技术涵盖场力清理、生态重构、能量中和等多个领域。要整合这些资源和技术,必须建立一个专门的协调机构和资金支持体系。”
“我提议,设立‘星际生态修复基金’!”林远舟的声音打破了议事厅的沉寂,他的目光扫过各位代表,“基金由五大文明共同出资,用于资助受损文明的生态修复项目。资金来源包括各文明的星际资源收益、跨文明贸易税收以及自愿捐赠。关键在于,基金的管理必须公开透明,确保每一笔资金都能用到实处。”
陈宇立刻补充道:“我们可以采用‘场力透明机制’来管理基金。利用超空间通讯技术,将所有资金的流向、项目审核结果、修复进度数据实时公示在联盟的公共平台上,任何文明都可以查询监督。同时,成立由五大文明代表组成的监督委员会,每个项目的立项、资金拨付、成果验收都需要经过委员会全票通过。”
“这个机制很完善!”卡顿立刻表示赞同,“星穹文明愿意出资15%的启动资金,同时提供我们的超空间通讯技术支持,确保公示平台的稳定运行。我们只有一个要求,基金的首个资助项目必须优先考虑星穹星球的空间碎片带——那里的危机已经迫在眉睫。”
莱特的光流在空中划出一道弧线:“光影文明支持设立基金,我们将捐赠最新研发的‘光粒子净化技术’,用于清除碎片和空间裂缝中的暗能量残留。同时,我们同意星穹星球的项目作为首个资助对象,毕竟空间碎片带的扩散速度确实令人担忧。”
小主,
艾蕾娜微微颔首:“伊瑟尔星将出资20%的启动资金,并开放纳米材料工厂,为修复项目提供所需的核心部件。按照混元场论的能量传导原理,我们的量子重构技术可以将空间碎片转化为可利用的能量和材料,这或许能为修复工作提供新的思路。”
凌的光团闪烁了一下:“星核文明虽然没有实体资源,但我们可以提供百万年来积累的空间生态修复数据和技术方案。同时,我们的意识投影技术可以实时监测修复过程中的空间能量变化,为项目提供精准的技术指导。”
各方意见迅速达成一致,林远舟抬手在全息投影台上确认了基金设立协议的条款,五大文明的代表依次通过终端签署了协议。当最后一个签名完成时,投影台上绽放出璀璨的能量光芒,象征着星际生态修复基金正式成立。
“接下来,我们需要确定首个资助项目的具体实施方案。”苏晚晴调出星穹星球空间碎片带的详细模型,“根据监测数据,这片碎片带总面积约为3.2光年,包含大小碎片超过120万个,其中直径超过10公里的大型碎片有78个。碎片中混杂着大量暗能量粒子和废弃的星际武器残骸,清理难度极大。”
卡顿的金属眼球快速转动,分析着模型数据:“星穹文明的工程师已经规划了初步的碎片回收通道,但通道的稳定性不足,容易受到碎片碰撞的影响。我们需要地球的场力清理设备来开辟安全通道,同时需要新星球的生态团队协助处理碎片中的有害物质。”
“新星球的生态修复技术在银河系内处于领先水平。”林远舟补充道,“他们擅长利用本土微生物分解有害物质,将废弃材料转化为生态友好型资源。我已经联系了新星球的代表,他们愿意派出由30名顶尖生态学家组成的团队参与项目。”
陈宇调出地球的场力清理设备参数:“我们的‘空间场力牵引舰’可以产生强度达5.8×10^12牛顿的场力,能够精准牵引大型碎片。同时,基于统一场论的能量中和技术,设备可以发射反物质场力束,中和碎片中的暗能量粒子,避免其对修复人员和设备造成伤害。”
“按照统一场论的空间曲率公式,我们还可以优化回收通道的设计。”张详前的全息影像突然出现在议事厅中,他刚结束在混元学院的课程,便立刻接入了会议,“碎片带的空间曲率存在明显波动,直接铺设直线通道会导致能量损耗过大。建议根据空间曲率的变化,设计成波浪形通道,这样可以减少场力消耗,同时提升通道的稳定性。”
卡顿立刻对张详前的建议表示认可:“这个思路非常关键!之前我们的直线通道设计确实面临能量损耗问题,按照空间曲率公式调整后,预计可以节省30%的能量消耗。星穹文明的工程师会立即根据这个方案重新规划通道。”
艾蕾娜补充道:“伊瑟尔星的量子重构技术可以配合场力牵引舰使用。当碎片被牵引至指定区域后,我们的量子重构网可以解析碎片的物质结构,将其中的有用材料(如金属、晶体)提取出来,转化为修复通道和空间锚点所需的建材,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这既符合混元场论的资源优化原则,也能降低项目的成本。”
凌的光团缓缓移动到碎片带模型旁:“星核文明的监测数据显示,碎片带中心区域存在一个暗能量聚集点,其能量强度达到了1.7×10^15焦耳。这个聚集点是导致碎片带不断扩张的根源,必须优先处理。建议先用光影文明的光粒子净化技术中和部分暗能量,再用地球的反物质场力束彻底清除残留。”
莱特立刻响应:“光影文明的‘光粒子净化舰’已经做好了准备。我们的光粒子束可以与暗能量粒子发生湮灭反应,将其转化为无害的热能。按照统一场论的能量转换公式,1单位的光粒子能量可以中和0.8单位的暗能量,我们将调配10艘净化舰参与行动,确保在一周内完成暗能量聚集点的清理。”
各方分工迅速明确:地球负责提供场力牵引舰和反物质场力设备,清理大型碎片并中和暗能量;伊瑟尔星提供量子重构网和纳米材料,负责碎片的资源转化;光影文明派出光粒子净化舰,处理暗能量聚集点;星穹文明负责搭建和维护碎片回收通道;新星球派出生态团队,处理碎片中的有害物质;星核文明提供技术指导和实时监测。
一周后,星际生态修复基金的首个项目正式启动。星穹星球的轨道上,10艘地球的空间场力牵引舰一字排开,舰身发出淡蓝色的场力光芒,按照预设的波浪形轨迹,开始牵引大型空间碎片。陈宇作为地球技术团队的负责人,坐在旗舰的控制室内,紧盯着屏幕上的场力参数。
“牵引舰1号至5号,启动一级场力输出,牵引目标碎片A-1至A-5。”陈宇的声音通过跨文明通讯频道传出,“注意监测空间曲率变化,实时调整场力方向,确保碎片按预定轨道移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收到!牵引舰1号场力输出稳定,碎片A-1移动速度0.3倍光速,轨道偏差小于0.01光年。”舰长的回复迅速传来。
与此同时,10艘光影文明的光粒子净化舰抵达碎片带中心区域。莱特化作一道光流,穿梭在净化舰之间,协调各舰的行动:“所有净化舰注意,同步发射光粒子束,目标暗能量聚集点坐标(X-37.2,Y-18.9,Z-42.5)。按照统一场论的能量配比公式,光粒子输出强度设置为8.7×10^12瓦,持续照射12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