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来了个卖牛的人,牵着一头毛色黝黑、体型健壮的水牛。爸爸说,家里要用地太多,靠人力耕种太慢,想买头牛来帮忙。
“爸,咱家不是有拖拉机吗?”我疑惑地问。
“拖拉机是好,但有些地太窄,拖拉机进不去,牛却能灵活地干活。”爸爸蹲下身子,摸了摸小杨的头,“而且,牛粪还能当肥料,种出来的菜更香。”
小杨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心里却充满了期待:以后是不是也能骑在牛背上,像电视里的小牧童一样神气?
买牛那天,爸爸带着小杨去了村里的集市。卖牛的人牵着好几头牛,有的高大威猛,有的温顺乖巧。爸爸蹲下身,仔细地检查每一头牛的牙齿、腿脚和皮毛。
“这头牛几岁了?”爸爸问。
“五岁,正是壮年。”卖牛的人回答。
爸爸又摸了摸牛的眼睛,说:“眼睛亮,说明健康;腿脚粗,说明有力气。”最后,他选中了一头毛色发亮、眼神温和的水牛。
“这头牛多少钱?”爸爸问。
“三千块。”卖牛的人说。
爸爸皱了皱眉,说:“能不能便宜点?我家孩子还小,买牛是为了种地,不是图热闹。”
经过一番讨价还价,最终以两千八百块成交。爸爸从口袋里掏出钱,一张一张地数给卖牛的人,小杨站在一旁,心里既紧张又兴奋:这头牛,以后就是我们家的一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