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二力也连忙接口,对着陈耀祖就是一通猛夸:“我就说耀祖打小就聪明!一看就是有大出息的!
将来必定高中状元,光耀门楣!咱们老张家也跟着脸上有光!”
那亲热劲,仿佛以往那些冷淡和势利从未存在过。
张小花心中明镜似的,但毕竟是自家兄弟,面上还是笑着收下了礼物。
又回赠了许多母亲爱吃的糕点和自家铺子做的腊味,让他们带回去。
前脚刚送走热情过度的舅舅,后脚村长就登门了。
“铁柱老弟!耀祖高中府案首,这可是咱们陈家村百年不遇的大喜事!
这宴席必须得办!而且要办得风风光光!
村里人都盼着呢,只要您家一声令下,桌椅板凳、锅碗瓢盆、帮忙的人手,立马到位!”村长说得眉飞色舞。
陈铁柱想起孙儿的话,只得按下心中的意动,笑着婉拒:
“多谢他村长叔和乡亲们的好意!只是…耀祖说了,孩子年纪还小,这才刚起步,不宜太过张扬,免得折了福分。这宴席…就算了罢。”
村长闻言,先是一愣,随即眼中露出赞叹之色:
“哎呀!耀祖这孩子…真是…真是沉稳大气!不骄不躁,日后必成大器!佩服!佩服!”
他不再强求,转而道:“宴席可以不办,但这祠堂,必须得开!
得让列祖列宗都知道咱陈家出了个大人才!这是规矩,也是荣耀!”
这一点,陈铁柱毫不犹豫地应承下来:“这是自然!这是自然!定个日子,咱们就开祠堂祭祖!”
与此同时,县城里的王家却是另一番景象。
王金山老爷子乐得合不拢嘴,虽说孙子名次不如陈耀祖,但能中榜已是万幸!
王家铺子连续三天打折酬宾,府门口支起了粥棚施粥,简直是“普天同庆”的架势。
王富贵好不容易才劝住祖父想大宴宾客的念头,理由自然也是搬出了陈耀祖那套“低调谦逊”的理论。
风波稍定,陈耀祖和王富贵重回学堂。
虽已是童生,但徐夫子学问扎实,仍有可学之处。
徐夫子也曾建议他们去县学甚至府学,但得知入学需待特定时日且需考核后,两人便决定暂且留在熟悉的夫子这里,潜心读书,等待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