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救驾有功

太后前脚刚走不久,景仁帝后脚便到了。

皇帝看着满屋子的礼品和床上脸色苍白的儿子,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有关切,有赞赏,也有一丝帝王的审视。

“霄儿,感觉如何?太医怎么说?”景仁帝在床边坐下,语气温和。

“劳父皇挂心,儿臣无大碍,只是皮肉伤,将养些时日便好。”宇文霄恭敬地回答。

“这次,你做得很好!非常好!”景仁帝看着他,毫不吝啬地夸赞。

“临危不乱,勇毅果决,更难得的是这片纯孝之心!朕心甚慰!

说吧,你想要什么赏赐?只要朕能做到,无有不允!”

这是帝王对功臣的承诺,也是一次试探,想看看这个儿子会提出什么样的要求。

宇文霄心中早已计较清楚。他与皇帝之间每一次谈话都夹杂着一丝试探。

他抬起苍白的脸,目光清澈地看向景仁帝,没有丝毫犹豫,直接开口道:“父皇,儿臣……确有一事相求。”

“哦?但说无妨。”

景仁帝心也不免紧张起来,他怕自己看好的儿子,也会让他失望。

“儿臣……想向父皇求几个国子监的入学名额。”

此话一出,景仁帝明显愣了一下,脸上闪过一丝错愕。

他设想过宇文霄可能会要实权官职,可能会要丰厚赏赐,甚至可能会为母族求恩典。

却万万没想到,他拼死换来的一个如此珍贵的许诺,竟然用在了几个国子监的名额上?

这未免太过……小题大做?甚至有些……浪费?

“国子监名额?”景仁帝微微蹙眉,语气带着探究,“霄儿,你应当知道,朕允你一个要求,其价值远非几个名额可比。你确定要用于此处?”

宇文霄早已准备好说辞,他脸上适时地流露出追忆与感激交织的神情,声音也低沉了几分:

“父皇明鉴。儿臣知道这个机会珍贵。但儿臣更知道,若非当初在长乐郡时。

有几位志同道合、亲如手足的兄弟始终相互扶持,在儿臣困顿迷茫、遭遇危难之时屡次伸出援手,儿臣或许……根本走不到父皇跟前,更无缘承欢膝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