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将家乡来的年货如同珍宝般一样样收好。
决定在除夕夜,将各自收到的美味汇聚一桌,好好吃一顿团年饭,虽远离家乡,但兄弟在处,亦是家园。
也不知道那天廷霄哥,能不能出来跟他们一块过年?
听说京城的年会可热闹了,他们也想见识一下。
同时,几人也立刻行动起来,将早已准备好的回礼打包。
有京城特色耐放的点心、时兴的绸缎、精心挑选的笔墨纸砚,还有三人这段时间写的厚厚的家书,详细记述了在京城的见闻、学业进展以及深深的思念与祝福。
他们寻了京城最可靠的镖局,付了加急的费用,务必让这些心意在年节前后送达亲人手中。
与此同时,远在清丰县的陈家院子里,虽然也贴上了春联,挂起了红灯,却总显得比往年冷清许多。
“才写这么点,就觉得手腕酸,当初你哥,一整个村子都写完,都不喊半句累的。”
陈二喜,嘴上虽然在埋怨,嘴角的笑容却在往上翘。
一转眼,他家儿子,也已经能写出对联了。
而陈大勇站在院中,望着京城的方向,久久不语。
张小花收拾着碗筷,看着空了一大半的饭桌,轻轻叹了口气:
“要是耀祖他们在,这会儿该多热闹……那孩子肯定又在嚷嚷着要多吃两个肉丸子,定是帮着端菜,耀祖……”
她说着,声音便低了下去,悄悄用围裙擦了擦眼角。
陈大勇走过来,拍了拍老妻的肩膀,安慰道:
“孩子们是去奔前程的,咱们该高兴。等他们在京城站稳了,咱们就去看他们。现在去,不是给他们添乱吗?”
话虽如此,他自己眼底也藏着深深的落寞。
这个年,因为缺少了那个最引以为傲的儿子,欢声笑语似乎都少了一大半。
然而,冷清之中,也有温暖的希望诞生。
唯一的好消息是,嫁到刘家的大女儿陈巧菱,在年关前顺利生下了一个大胖小子!
这是老陈家的第一个外孙,也是刘家的长孙。
刘家上下欢喜得跟什么似的,刘文书更是对妻子呵护备至。
洗三礼办得热热闹闹,陈大勇和张小花看着襁褓中那个眉眼依稀有些像大女儿,又带着几分刘文书影子的外孙,心中充满了初为外祖的喜悦与柔软。
张小花小心翼翼地抱着外孙,对陈巧菱笑道:
“瞧这小鼻子小嘴,多像你。就是可惜……你弟弟他们远在京城,赶不上孩子的满月酒了。”